[发明专利]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3546.6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韩周;韩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开拓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坚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6 | 代理人: | 付建中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永磁 电机 转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按如下步骤:在转子ZZ的转子槽ZC11和转子槽ZC1N之间绕线圈组R11,该线圈组R11的两个漆包线端头分别与第n个挂钩和第n+1个挂钩电连接;在转子ZZ对称的位置上绕线圈组R21且电连接第m个挂钩和第m+1个挂钩,第n个挂钩与第m个挂钩之间用短接电线连接,第n+1个挂钩与第m+1个挂钩用短接电线连接;以此类推,分别绕制线圈组R1N和线圈组R2N,直至每个转子槽均有两组线圈组绕过;将第一碳刷T1和第二碳刷T2位置设置成角度相差Y度,Y满足360÷X,X为磁瓦的数量。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能用普通绕线机加工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每一个转子槽上需要绕上线圈组,常见的有一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绕制时,线圈组绕制在转子槽上,常见的线圈组需要绕制几十圈,线圈组的两个漆包线端头最后焊接在电机转子的相邻两个挂钩上,挂钩也连通与碳刷接触的电极,一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结构比较简单,绕制线圈组时,采用普通的绕线设备就能完成,但一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有个缺点,用于电机定子的圆弧形磁瓦,无法加工的很薄,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为此,通常选用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如图1、图2所示,为了能看清楚,图1为简化的原理图,主要展示单组线圈,图2则展示了部分线圈;从图1中看出,两对极结构线圈组绕制时,需要有顺时针绕制多圈、接着,逆时针绕制多圈,再将这两组线圈串联后焊接到相邻的两只挂钩上,两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需要设置两对碳刷,图中碳刷的符号为T+和T-,每只碳刷按90度设置,在绕线圈过程中,通常选用专用绕线机,单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绕制线圈比较容易实现,如果要同时实现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绕制线圈,则普通的单向专用绕线机无法完成,而高端的双向专用绕线机虽然能够完成顺时针和逆时针绕制线圈,但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能用普通的单向专用绕线机完成绕制,但能到达到双向专用绕线机所绕制的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对极直流永磁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按如下步骤:
S1. 在转子ZZ的转子槽ZC11和转子槽ZC1N之间绕线圈组R11,该线圈组R11的两个漆包线端头分别与第n个挂钩和第n+1个挂钩电连接,其中, N的最大值小于单个磁瓦弧度的覆盖范围;
S2. 在转子ZZ的转子槽ZC21和转子槽ZC2N之间绕线圈组R21,该线圈组R21的两个漆包线端头分别与 第m个挂钩和第m+1个挂钩电连接,其中,转子槽ZC11与转子槽ZC21相对于转子ZZ的中心轴对称设置,转子槽ZC1N与转子槽ZC2N相对于转子ZZ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第n个挂钩与第m个挂钩相对于转子ZZ的中心轴对称设置,第n+1个挂钩与第m+1个挂钩相对于转子ZZ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S3. 第n个挂钩与第m个挂钩之间用短接电线连接,第n+1个挂钩与第m+1个挂钩用短接电线连接;
S4.重复步骤S1、S2和S3,绕制线圈组R12,线圈组R12绕在转子槽ZC12和转子槽ZC1N+1上,且线圈组R12的两个漆包线端头分别与第n+1个挂钩和第n+2个挂钩电连接;绕制线圈组R22,线圈组R22绕在转子槽ZC22和转子槽ZC2N+1上,且线圈组R22的两个漆包线端头分别与第m+1个挂钩和第m+2个挂钩电连接;第n+2个挂钩和第m+2个挂钩之间用短接电线连接;
S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S4,分别绕制线圈组R1N和线圈组R2N,直至每个转子槽均有两组线圈组绕过;每个挂钩上均焊接有两个来自于两组线圈组中的漆包线端头和一根短接线;
S6. 将第一碳刷T1和第二碳刷T2位置设置成角度相差Y度,Y满足360÷X,X为磁瓦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磁瓦的数量为4,第二碳刷T2设置在与第一碳刷T1相差90度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开拓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开拓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5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