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膜和扬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42868.9 | 申请日: | 2021-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范雷达;庞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弗佰克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7/10 | 分类号: | H04R7/10;H04R7/12;C08J5/18;C08L83/04;C08L67/00;C08L7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陈露 |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声器 | ||
本发明涉及声电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振膜和扬声器。所述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层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层;其中,所述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主要由硅橡胶、聚酯型弹性体和聚醚型弹性体通过动态硫化得到;所述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主要由硅橡胶、聚酰胺树脂和聚醚型弹性体通过动态硫化得到。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阻尼高、密度低、受热后表面爽滑等优点的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提高了振膜的阻尼、柔软度和拉伸性能,降低了振膜的密度和硬度,且材料在受热后表面爽滑。同时,材料具有疏水疏油功能和自清洁作用,有利于提高振膜的防水性能和耐油酸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电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振膜和扬声器。
背景技术
振膜是声电转换的主要零件,振膜对扬声器的放声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扬声器由力到声的转换质量,决定着扬声器的承受功率和重放音乐的优劣。随着人们对音质需求的提高,振膜作为扬声器的核心部件而被广泛关注。其中,TPU材料、聚酯和聚醚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弹性,被广泛应用于振膜中。
但是,TPU材料存在耐高温性能差的缺点,其在受热后表面会发粘,容易粘附异物,进而会导致产品不稳定。
同时,虽然聚酯和聚醚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较好,但是,其材料内阻不好,密度相对大,灵敏度不好,容易造成失真,也会导致产品不稳定的现象。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膜,通过采用具有阻尼高、密度低、受热后表面爽滑等优点的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提高了振膜的阻尼、柔软度和拉伸性能,降低了振膜的密度和硬度,且材料在受热后表面爽滑。同时,材料具有疏水疏油功能和自清洁作用,有利于提高振膜的防水性能和耐油酸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材料受热后发粘、密度大、内阻低、产品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所述的扬声器阻尼性能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灵敏度好,不易失真,有利于进一步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膜,所述振膜包括至少一层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层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层;
其中,所述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主要由硅橡胶、聚酯型弹性体和聚醚型弹性体通过动态硫化得到;
所述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主要由硅橡胶、聚酰胺树脂和聚醚型弹性体通过动态硫化得到。
本发明所提供的振膜,通过采用具有阻尼高、密度低、受热后表面爽滑等优点的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提高了振膜阻尼、柔软度和拉伸性能,降低了振膜的密度和硬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且材料在受热后表面爽滑,避免了受热发粘的问题;同时,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和/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具有疏水疏油功能和自清洁作用,有利于提高振膜的防水性能和耐油酸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和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所制成的振膜,在降低硬度和显著提升拉伸率的同时,还保证了耐温性能基本不变。这是由于加入硅橡胶的原因,因为硫化后的橡胶本身耐温性就很高,由于短板效应,它不会拉低整体的耐温性能。且硅硫化后的硅橡胶很软,所以硬度会降低,同时橡胶也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比原基材拉伸率大,所以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和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的拉伸性能也随之提升。此外,硅橡胶-聚酰胺-聚醚材料和硅橡胶-聚酯-聚醚材料的爽滑性能较好,耐摩擦性提高,且没有降低耐温性能。用此材料制作的振膜,振膜阻尼大,灵敏度高,扬声器的低音效果更加醇厚,且本发明所提供的振膜具有疏水疏油的效果,用作防水耳机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弗佰克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弗佰克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8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