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2203.8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鑫;何波;沈钺;江景涛;申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30/27;G06N3/12;G06F111/06;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丹丹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响应 模型 碳纤维 壳体 分析 方法 | ||
1.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碳纤维壳体三维模型:对碳纤维壳体进行强度和屈曲分析,根据经验公式和压力试验确定各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初始值,采用多参数一体化建模方法建立初始三维模型;
步骤2,对构建的碳纤维壳体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确定碳纤维壳体三维模型的输入参数数量及初始值,设置碳纤维材料特性,采用四面体网格独立分片算法对模型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通过分析壳体的受力设置载荷,进行仿真计算求解初始模型壳体应力及变形;
步骤3,构建样本数据集:根据建立的碳纤维壳体三维模型,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实验,基于步骤2中的仿真计算得到全部实验结果,参数每变化一次计算一组数据,进而构建样本数据集;
步骤4,响应面分析:根据构建的样本数据集建立响应面图像,观察输出参数随输入参数的变化,进而进行图像的拟合度分析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参数变化对壳体强度和屈曲的影响;
步骤5,壳体参数优化:根据响应面图像分析和参数灵敏度分析的结果,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并记录优化后的壳体参数;
步骤6,建立二阶响应面模型:对构建的样本数据集进行回归处理,拟合得出二次公式,对公式各项系数进行修正,建立二阶响应面模型;
步骤7,二阶响应面模型精度校核:将步骤5中优化后的壳体参数代入二阶响应面模型,得到一组模型预测值,对优化后的壳体模型做仿真计算得到一组仿真计算值,将两组值作对比,以检验所建立响应面模型的精度,进而应用于具体的壳体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模型的参数包括壳体长度、壳体厚度、加强筋宽度和加强筋高度,建模时,四个参数同时变化,并在四个参数前均添加变量名称;壳体的两端接口采用金属材料,壳体通过楔环安装,加强筋采用复合材料,三维建模将接口、加强筋和壳体等效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基于ANSYS Workbench对壳体进行仿真计算,具体包括:
(1)在工程数据库中设置材料种类和属性,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各向同性材料或各向异性材料,材料特性主要包括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2)在几何模块确认变量个数及初始值,模型基于四面体网格独立分片算法进行网格划分,设置最小网格尺寸和狭窄间隙单元数;
(3)在静态结构模块设置均匀分布的外压、经过计算的等效轴向载荷和壳体的固定支撑方式,外压等于壳体最大工作深度压强与安全系数的乘积,等效轴向载荷等于壳体最大工作深度压强与壳体横截面积的乘积,根据实际工况灵活选择支撑方式;
(4)在求解模块选择求解参数,将等效应力、剪切应力和总变形等设置为待求参数;在结果模块获得仿真结果,查看应力和总变形云图,读取应力和变形数据,以实现对模型壳体应力及变形的求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在进行响应面分析时,基于ANSYS Workbench和Design-Expert分别生成响应面,对在Workbench中生成的三维响应面图像按切分模式展现,在Design-Expert中生成的三维响应面按默认方式展现,对生成的响应面进行拟合度分析,评判拟合效果的优劣:
(1)通过建立设计点和模型预测值间的图像来分析,设计点和模型预测值越接近则图像中的点越近似直线分布;
(2)通过计算R2来评价,R2取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进行壳体参数优化时,分别采用Screening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以壳体强度满足需求为约束条件,以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达到最小为目标,应力包括最大等效应力和剪切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碳纤维壳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基于Design-Expert建立二阶响应面模型,二阶响应面模型包含常数项、一次项和二次项,其中二次项中包含任意两个输入参数的耦合项,系数和符号表明了各输入参数对壳体特性的影响显著性和方向,二阶响应面模型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k为自变量的数量;β0是一个常量,βi、βii、βij是变量的系数;ε是假设均值为0随机实验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2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