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2050.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0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钱鹏;黄世伟;陈海亮;查进;李萌;吴玄峰;刘慧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2;B01D53/54;B01D53/56;B01D53/62;B01J2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郭微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消除 香烟 气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微纳锌溶液中间体;将微纳锌溶液中间体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成大中小粒径的微纳锌溶液,小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A,中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B,大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C;向反应釜中一次加入5~1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A,10~3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B,15~45质量份微纳锌溶液C和30~7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后再灌装,制得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本发明利用微纳米粒子比表面积较大的特性,吸附香烟燃烧后的烟气,同时,利用其作为催化剂的特性进行催化反应,快速分解部分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抗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烟燃烧后烟气的主要成分: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主要有一氧化碳、丙烯醛、氢氰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丙酮、乙醛等有害气体,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亚硝胺、钋210、镉、砷、β-萘胺等有致癌作用,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苯酚等。
烟民每年消耗的烟草数量惊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家庭或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随处可见,尽管发达地区和国家,已经早有戒令,公共场所内严禁吸烟,真正能把香烟戒掉的人极少,私人空间还是存在被动吸烟的情况,比如私人轿车车厢、棋牌室、办公室、咖啡馆、茶馆等场所。众所周知,香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人即使知道别人被动吸烟,也不能忍受长时间不吸烟的痛苦,仍然会时不时点燃一颗香烟。一个人吸烟会造成一屋子多个人的被动吸烟。二手烟虽然比直接吸入气道烟浓度要低,但也达到了致伤阈值,二手烟的有害成分可以长时间存在空气中和尘埃、物品表面,不易消散。
发明内容
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利用微纳米粒子的吸附和催化作用,快速消除烟味,净化空气,不让二手烟成为忧虑。
国内外公认,当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φ<100nm时,该粒子称为纳米粒子;本发明所称的微纳锌是基于制备的锌粒子的直径介于纳米和微米之间,所以称为微米纳米锌,简称微纳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5~1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A,10~3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B,15~45质量份微纳锌溶液C和30~7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用微乳液法制备锌粒子溶液,锌粒子的粒径为10nm~600nm;
步骤2:将制得的锌粒子溶液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利用空蚀现象,制得微纳锌溶液;
步骤3:采用膜分离方法将微纳锌溶液分离成大、中、小粒径的微纳锌溶液,小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A,中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B,大粒径的分离液为微纳锌溶液C;
步骤4:向反应釜中一次加入5~1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A,10~30质量份的微纳锌溶液B,15~45质量份微纳锌溶液C和30~70质量份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后再灌装,制得快速消除香烟气味的喷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与助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制成WPO反相微乳液体系;
步骤1.2:将浓度为400~600g/L的锌盐水溶液和水合肼溶液分别加入所述WPO反相微乳液体系中搅拌混合,反应温度为40~80℃,搅拌转速为2000~5000rpm,反应5~8h后,制得粒径在10nm~600nm的锌粒子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中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的总体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4:1,所述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5: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创协同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