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膜贴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925.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徐振光;马运曦;刘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B29C6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贺杰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贴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封膜贴合方法,包括如下布置:步骤S1,提供一安装立板,在安装立板上转动连接放料卷与收料卷,所述放料卷卷绕有密封膜,所述收料卷对使用后的密封膜进行收卷;步骤S2,提供一下压式密封机构,并将该下压式密封机构布置于所述放料卷与收料卷之间;步骤S3,将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布置于密封膜的步进路径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中的密封压头与其下方的密封膜相对;步骤S4,下压式密封机构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下方的密封膜推向至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根据本发明,其能够持续放出密封膜并在密封膜传动路径上执行下压密封作业,而使用后的密封膜又能够被持续、自动地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膜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设备领域中,采用不同实现形式的贴合方式来对待密封的工件开口进行密封以便于后续密封性检测的顺利进行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工件开口密封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贴合方式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常见的密封膜贴附都是先将密封膜预先裁切成所需的长度,随后由机械手或人工将其转移到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而后再将密封压头下压至密封膜上,待检测完成后再由机械手或人工将使用后的密封膜揭去回收,上述传统密封方式存在操作繁琐、费时费工、密封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密封膜贴合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密封膜贴合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膜贴合方法,其能够持续放出密封膜并在密封膜传动路径上执行下压密封作业,而使用后的密封膜又能够被持续、自动地回收,大大提高了密封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有利于密封检测作业的高效执行。
就密封膜贴合方法而言,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密封膜贴合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安装立板,在安装立板上转动连接放料卷与收料卷,所述放料卷卷绕有密封膜,所述收料卷对使用后的密封膜进行收卷;
步骤S2,提供一下压式密封机构,并将该下压式密封机构布置于所述放料卷与收料卷之间;
步骤S3,将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布置于密封膜的步进路径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中的密封压头与其下方的密封膜相对;
步骤S4,下压式密封机构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下方的密封膜推向至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可选的,在步骤S3中,在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的两侧布置有分别位于所述密封膜上游及下游的密封膜导向件,所述密封膜导向件中开设有底部敞开的密封膜导引槽,将所述密封膜在所述密封膜导引槽的导引下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的正下方通过。
可选的,在步骤S3中,将所述密封膜导引槽设置成使得密封膜导引槽的开口口径大小在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并最终在密封膜导引槽的顶部形成一条略宽于所述密封膜的密封膜容纳槽。
可选的,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包括:
下压驱动器,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立板上;
安装基板,其与所述下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压头安装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的底部;以及
密封压头组件,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压头安装板的底部;
其中,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两根导向杆实现两者间的滑动连接;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两根纵向运动的直线轴承;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弹性连接有至少两根缓冲部件;所述安装基板在所述下压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