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荧光恒温核酸扩增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1819.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弥胜利;杨伟豪;赵笑宇;李想;黄嘉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荧光 恒温 核酸 扩增 检测 装置 | ||
一种实时荧光恒温核酸扩增检测装置,包括微流控单元、温控单元、激发光单元、检测单元以及安装杆,其中,含有荧光染料的反应液在微流控单元中进行荧光恒温核酸扩增反应,温控单元向微流控单元提供核酸扩增所需的恒温,激发光单元产生激发光以激发微流控单元中的反应液中的荧光染料,使其产生荧光,检测单元对微流控单元中的反应液产生的荧光信息进行采集,以得到检测结果;其中,微流控单元、激发光单元、检测单元一同安装在安装杆上,激发光单元和检测单元位于微流控单元的上方,且至少检测单元在安装杆上相对于微流控单元的位置和/或角度可调。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与调节灵活、便捷,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稳定及快速的获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时荧光恒温核酸扩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此后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的基础上,微流控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前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目前其核心技术是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的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Lab on chip)。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微流控芯片因为具有低消耗、低成本、高通量、自动化操作等优势,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核酸检测技术。
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以PCR技术(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文:聚合酶链式反应)为主,在不同的三个温度间进行多次反复的转换,来完成核酸的迅速扩增,但对设备要求很高,且需要至少一至两小时,效率不高。而恒温扩增技术只需要一个温度,减少了设备要求,提高了效率。尽管如此,现有的恒温核酸扩增设备结构较复杂,操控复杂,对控制方面要求高,使用起来不够灵活便捷,且成本较高,仍然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时荧光恒温核酸扩增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时荧光恒温核酸扩增检测装置,包括微流控单元、温控单元、激发光单元、检测单元以及安装杆,其中,含有荧光染料的反应液在所述微流控单元中进行荧光恒温核酸扩增反应,所述温控单元向所述微流控单元提供核酸扩增所需的恒温,所述激发光单元产生激发光以激发所述微流控单元中的反应液中的荧光染料,使其产生荧光,所述检测单元对所述微流控单元中的反应液产生的荧光信息进行采集,以得到检测结果;其中,所述微流控单元、所述激发光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一同安装在所述安装杆上,所述激发光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位于所述微流控单元的上方,且至少所述检测单元在所述安装杆上相对于所述微流控单元的位置和/或角度可调。
进一步地:
所述安装杆的底部设置有起地面支撑作用的底板。
所述温控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杆上,所述微流控单元安置于所述温控单元上。
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支撑板、导热外壳、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导热外壳位于所述支撑板上侧,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中,所述微流控单元安置于所述导热外壳上,所述温度传感器紧贴所述导热外壳的靠近所述微流控单元一侧的表面,外部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以进行温度控制,来保持反应所需的恒温。
所述导热外壳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下侧铝合金外壳和上侧铝合金外壳,所述加热器为胶粘连接所述下侧铝合金外壳内壁上的硅橡胶加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耐热胶固定连接所述上侧铝合金外壳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管道件免包装集装运输箱及其内置平台总成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探伤中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