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间酸雾去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810.2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王毅;程敏;屠小清;袁兰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澳洋顺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艳 |
地址: | 225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间 去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间酸雾去除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一个以上汇聚单元,汇聚单元呈倒四棱锥形状或者倒四棱台形状,倒四棱锥或者倒四棱台的四个面均设置有斜网面,汇聚单元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行道,行道之间设置有辊杆,辊杆之间连接有两根绷绳,绷绳位于辊杆靠近端部的位置,绷绳的下方悬吊有多根吊绳,汇聚单元的各个拐角分别连接一根吊绳;至少有一个辊杆的滚轮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滚动在行道内滚动行走,带着辊杆平移靠近其他辊杆。该方法通过电机带动多个汇聚单元靠拢或展开,避让车间内吊钩对结构件从酸洗池中取件或放件,同时,通过移动,增大与酸雾的接触概率,提高去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间酸雾去除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生产管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镀锌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镀锌能够隔离结构件内部结构与外界环境,避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使得结构件使用更加持有,且表面光亮、光滑,深受市场喜爱,然而,结构件在热镀锌之前需要进行除油、酸洗、水洗和活化助镀,酸洗过程采用15%-18%盐酸(先使用计量泵向酸洗槽加入定量的31%盐酸,再放入自来水配置而成)进行酸洗,酸洗温度10-20℃,同时在酸洗液中添加少量除锈剂(酸雾抑制剂),加快酸洗速度,并减少酸雾(HCl)的产生。酸洗期间有酸性废气挥发。酸性废气如果不能妥善净化,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损坏生物、植物和人类的呼吸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间酸雾去除系统及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间酸雾去除系统,包括一个以上汇聚单元,所述汇聚单元呈倒四棱锥形状或者倒四棱台形状,所述倒四棱锥或者倒四棱台的四个面均设置有斜网面,所述汇聚单元的上方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行道,所述行道设置在车间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每个所述行道内至少设置两个滚轮,两个车道上的滚轮依次相对成为一组,每组滚轮之间设置有辊杆,所述辊杆之间连接有两根绷绳,所述绷绳位于辊杆靠近端部的位置,所述绷绳的下方悬吊有多根吊绳,所述汇聚单元的各个拐角分别连接一根吊绳;
至少有一个辊杆的滚轮设置有电机,电机驱动滚动在行道内滚动行走,带着辊杆平移靠近其他辊杆。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辊杆之间悬挂有吊网,所述吊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端的辊杆的中间位置,所述吊网的底部接触到汇聚单元的顶部。
进一步的,当所述汇聚单元为倒四棱锥形状时,在其底部连接垂直向下延伸的引流绳;
当所述汇聚单元为倒四棱台形状时,在其下端的四个拐角分别连接汇流绳,一组相对边的汇流绳汇总连接到同一跟引流绳。
进一步的,所述汇聚单元的垂直下方还设置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的下方贯通连接有总管,总管连接到车间酸液池,所述承接管顶部呈敞口的长条状,所有汇聚单元下方的引流绳均垂直延伸到承接管中。
进一步的,当所述汇聚单元为两个以上时,所有的汇聚单元依次并排相连,相邻的汇聚单元的毗邻的一侧共用吊绳;只有最外侧的两个汇聚单元的外侧设置有辊杆。
车间酸雾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车间的顶部设置两个平行的行道,每个行道内设置有2个滚轮,两个行道之间设置有两根辊杆,辊杆的两端套设有轴承,滚轮的中心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辊杆的端部的轴承设置于对应端的滚轮的轴承套中,其中一根辊杆两端的辊轮均驱动连接有电机;
步骤2:在行道下方安装如上述的车间酸雾去除系统;
步骤3:电机启动,带动滚轮滚动,在行道上往复移动,使得所有的汇聚单元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布置于车间酸洗池上方,车间的雾气会在吊网或者斜面网上自动汇聚,进而引流到总管,汇流到酸液池,降低车间的浓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澳洋顺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澳洋顺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智能种植方法、系统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