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状RNAhsa_circ_0008399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40971.X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松;章小平;魏文杰;张晖;肖行远;黄超;汪良;孙加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11;C12Q1/6886;A61K45/00;A61K31/708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严情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rnahsa_circ_0008399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环状RNA技术研究领域,具体公开了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的应用。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膀胱癌分子标志物,所述分子标志物为所述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顺铂抗性抑制剂,包括能敲低或敲除所述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基因表达的制剂。肿瘤疾病顺铂化疗敏感性提高药物,包括顺铂抗性抑制剂。有益效果是:针对肿瘤疾病提供了一种辅助治疗药物;尤其能够针对顺铂化疗中的抗药性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状RNA技术研究领域,尤其涉及环状RNAhsa_circ_0008399的应用。
背景技术
环状RNA(circRNA)属于以共价闭合连续环为特征的非编码RNA转录物家族,circRNA是区别于线性RNA的一类新型RNA,它的3’端和5’端是链接在一起的,与线性转录物相比,它具有高度稳定性、物种保守性,对外界因素的变化更具抵抗力。1979年,通过电子显微镜首次在真核细胞中观察到circRNA,认为其是前体mRNA反向剪接的副产物,功能潜力很小。随着第二代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circRNA被国内外很多知名研究者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促进癌症的增殖、血管生成、转移、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等。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9,在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13。在美国,2021年有83,730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17,200例膀胱癌患者死亡。临床上,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是肌肉浸润性和转移性膀胱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60-70%的患者初始治疗时对顺铂有反应,但大多数患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耐药性。由于顺铂化疗耐药,膀胱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确定介导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键靶点对于准确提供膀胱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RNA干扰技术(RNAi)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开发展新型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重要意义。RNAi分子通过不同细胞途径特异性靶向治疗各种肿瘤,沉默致癌基因,可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的增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环状RNAhsa_circ_0008399的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同时针对顺铂治疗也提供一种降低抗性的方法和药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和/或,其结构是由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转录后经剪接形成的3’端和5’端相连的环状RNA结构。
膀胱癌分子标志物,所述分子标志物为所述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和/或包括能特异性识别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的物质。
所述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能敲低或敲除所述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基因表达的制剂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包括能敲低或敲除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基因表达的制剂,在一些情况中,所述制剂为siRNA或shRNA,更优选的,所述肿瘤疾病包括膀胱癌。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包括能敲低或敲除所述环状RNAhsa_circ_0008399基因表达的制剂,优选的,所述制剂为siRNA或shRNA,更优选的,所述肿瘤细胞包括膀胱癌细胞。
敲低或敲除环状RNA hsa_circ_0008399基因表达的制剂在制备膀胱癌顺铂抗性抑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9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相变储能蓄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交流输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