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9718.2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姬冰;孙如月;白佳薇;宋锐;李贻斌;崔贺;郭嘉欣;曲道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肢体 机器人 碰撞 响应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机器人的各关节角度和关节力矩;
将获取的各关节角度和关节力矩代入动量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中,获取机器人各关节的外力矩;
将各关节角度和外力矩代入末端接触力计算模型中,获取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
根据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判断机器人末端是否发生碰撞;
当判断发生碰撞时,计算发生碰撞时的关节角度伺服误差,将发生碰撞时的关节角度伺服误差代入机器人末端可变刚度控制律模型中,获得所需的末端关节力矩,通过所需的末端关节力矩对机器人末端进行控制;
动量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为:
其中,θ表示关节角度,表示关节角速度,τj表示关节力矩,r为外力矩观测值,为对动量p求导获得,为的观测值,K0为动量观测器的调节系数,为对r求导获得;
末端接触力计算模型为:
其中,ifi表示坐标系{i}下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ini表示坐标系{i}下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矩,τi表示施加在关节i上的外力矩,表示坐标系{i+1}相对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iPi+1表示坐标系{i+1}相对与坐标系{i}的平移矩阵,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通过关节角度获得,为坐标系{i}的Z方向;
机器人末端可变刚度控制律模型为:
其中,Kpx表示笛卡尔空间中末端执行器的期望刚度,E表示关节角度伺服误差,θ为机器人的实际关节角度,Kd表示增益,J(θ)指的是在末端坐标系下写出的雅可比矩阵,为关节角速度误差,JT(θ)为J(θ)的转置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机扭矩获取关节力矩;
或,将机器人的关节角度代入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中,获取关节力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机器人发生碰撞时的动力学方程和机器人的广义动量,构建动量观测器的动态方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机器人各连杆间的静力传递关系构建末端接触力计算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关节角度和外力矩代入末端接触力计算模型中获取与机器人末端碰撞力矩等效的三维接触力矢量;
将三维接触力矢量取模获得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超过设定安全保护阈值时,判定机器人末端发生碰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雅克比矩阵和静力平衡原理,构建机器人末端可变刚度控制律模型。
8.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外肢体机器人碰撞响应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机器人的各关节角度和关节力矩;
外力矩估计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各关节角度和关节力矩代入动量观测器的动态方程中,获取机器人各关节的外力矩;
力矩/力转换模块,用于将各关节角度和外力矩代入末端接触力计算模型中,获取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
碰撞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机器人的末端接触力判断机器人末端是否发生碰撞;
碰撞响应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发生碰撞时,计算发生碰撞时的关节角度伺服误差,将发生碰撞时的关节角度伺服误差代入机器人末端可变刚度控制律模型中,获得所需的末端关节力矩,通过所需的末端关节力矩对机器人末端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97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