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5176.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程晨闻;陈婷;花为;邓富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05 | 分类号: | H02J5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慧 |
地址: | 2100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电能 传输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耦合器为无需外置并联电容的强耦合容性能量传输结构。
2.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板电压和接收极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设计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采用LC串并联谐振网络和LC并串联谐振网络的组合来设计原边和副边的补偿拓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耦合器的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两端没有并联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高频全桥逆变电路、电感Lf1电容Cf1和电感L1的原边LCL补偿电路、包含两块发射极板P1、P2和两块接收极板P3、P4的电容耦合器、包含电感L2电容Cf2和电感Lf2的副边LCL补偿电路、负载电阻RL,原边LCL补偿电路的左侧与高频全桥逆变电路相连,原边LCL补偿电路的右侧与电容耦合器的两块发射极板相连接,副边LCL补偿电路的左侧与电容耦合器的两块接收极板相连接,副边LCL补偿电路的右侧与负载电阻RL相连接;高频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入电压为Vdc,高频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基波分量为V1;电容耦合器的等效激励电流源模型包含发送极板侧的自电容C1,接收极板侧的自电容C2,发射极板侧的激励电流源IM1,接收极板侧的激励电流源IM2,其中,IM1=-jω0CMVC2,IM2=-jω0CMVC1,ω0为系统的谐振角频率,CM为电容耦合器的互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六个模块:模块1为阻抗分别为jZ1和(-jZ1)的LC串并联谐振网络,模块2为jZ2和(-jZ2)的LC并串联谐振网络,模块3为阻抗分别为jZ3和(-jZ3)的LC串并联谐振网络,模块4为阻抗为(-jZ4)的电容,模块5为阻抗分别为jZ5和(-jZ5)的LC串并联谐振网络,模块6为阻抗为jZ6的电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V1经过模块1得到恒流输出Ia,然后经过模块2得到恒压输出Va,再经过模块3得到恒流输出IM1,然后由电容耦合器的激励电流源模型可得到恒压输出VC2,再经过模块5得到恒流输出IRL,,模块4为电容耦合器在接收极板侧的等效自电容,模块6的作用是为了实现电容耦合器接收极板侧的阻抗为纯阻性,jZ1等效于电感Lf1的阻抗,(-jZ1)和jZ2的并联电路等效于电容Cf1的阻抗,(-jZ2)和jZ3的串联电路等效于电感L1的阻抗,(-jZ3)和(-jZ4)分别等效于电容耦合器发射极板和接收极板侧的自电容C1和C2的阻抗,jZ5,(-jZ5),和jZ6分别等效于电感L2,电容Cf2和电感Lf2的阻抗;此时,补偿网络是LCL-LCL结构。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记录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9.一种计算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执行装置用于计算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法。
10.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51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