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造与印刷系统一起使用的中间转移构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4408.1 | 申请日: | 201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B·兰达;S·阿布拉莫维奇;M·黎万嫩;H·切奇克;T·库尔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达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035 | 分类号: | B41M5/035;B41M5/025;B32B5/02;B32B5/26;B32B7/06;B32B15/08;B32B15/14;B32B15/20;B32B17/00;B32B25/04;B32B25/08;B32B25/20;B32B27/06;B32B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珺;王艳波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印刷 系统 一起 使用 中间 转移 构件 方法 | ||
一种与印刷系统一起使用的中间转移构件(ITM),所述ITM具有:(a)支撑层;和(b)剥离层,其具有油墨接收表面和与所述油墨接收表面相背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附着到所述支撑层,所述剥离层由加成固化的亲水性有机硅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剥离层的所述剥离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加成固化的亲水性有机硅材料的相对亲水性性质。
本申请为国际申请号为PCT/IB2017/053167,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5月30日,发明名称为“中间转移构件”的PCT申请于2019年1月29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申请号为201780047027.8的中国国家阶段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均在2016年5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343,108和GB1609463.3的优先权,所述文献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完整阐述一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印刷系统的中间转移构件。
背景技术
在间接印刷领域中,已知将以所需图像的负片形式的油墨施加到中间转移构件(ITM),然后将油墨从中间转移部件转移到印刷基材诸如纸、布料或塑料,从而将所需图像印刷到基材上。
ITM通常是安装在转筒上的套筒或在传送带系统上形成柔性带的环状毯子。ITM的最外层(其被施加油墨并且从其剥离油墨以将图像印刷在基材上)被称为剥离层。
合适作为中间转移构件的毯子需要某些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使它们合适于设想的油墨转移类型并且合适于意图在其中操作它们的印刷系统。毯子的所需性质一般通过使用多层结构来实现,在多层结构中剥离层可以是具有合适的油墨附着和剥离性质的有机硅基聚合物,并且在多层结构中毯子基部包括至少一个适于支撑剥离层的层。
间接印刷领域中已知的印刷循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a)以多个墨滴的形式施加一种或多种油墨(每种油墨在液体载体中包括着色剂)以在中间转移构件的剥离层的图像转移表面上形成油墨图像;
(b)在中间转移构件输送油墨图像的同时,实现载体的至少部分蒸发以将包括着色剂的油墨残余物膜留在图像转移表面上;以及
(c)将残余物膜从图像转移表面转移到印刷基材。
可以通过喷墨,通常在印刷工位处,将油墨施加到图像转移表面。可以在压印工位处,通过将中间转移构件与压印滚筒接合,来将获得的残余物膜从图像转移表面转移到基材。
出于各种原因,希望使用包括水基载体而不是有机载体的油墨组合物。具有特征性低表面能的ITM剥离层是有利的,因为它们可以有利于将干燥的油墨图像转移到印刷基材。然而,在油墨接收阶段,喷射到这种低能量疏水剥离层上的水性墨滴倾向于在初始冲击后成珠,从而损害图像质量。能量较高、疏水性较低的剥离层可以减轻这种影响,但是对图像转移质量有害。此外,所述处理必须应对与剥离层表面上剩余的未转移油墨有关的各种问题。在高速、高通量数字印刷系统中,这些问题变得甚至更加严重。
如WO 2013/132418中所述,ITM可能需要具有若干特定的物理性质,这些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具有复杂的多层结构来实现。一般来讲,ITM包括支撑层(通常包括织物),支撑层具有非常有限的弹性以避免在向压印工位输送期间图像的变形。ITM可以另外具有高柔顺薄层,所述高顺应性薄层就在剥离层下方,以使发粘的膜紧密跟随基材的表面轮廓。ITM可以包括其他层以实现ITM的各种所需摩擦、热和电性质。
由于良好限定的结构和形状、韧性和抗变形性,支撑层在制作ITM时被用作起点。明确地说,通过提供支撑层,向支撑层添加另外的所需层以构造所需的多层结构来进行ITM的制造。通常,以可固化的流体的形式施加ITM的不同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达公司,未经兰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