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先复位的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4111.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奚之兵;殷敖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方昊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复位 模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先复位的模具,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两端上部固定有方铁,两块所述方铁的上端固定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嵌入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上端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嵌入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下模仁的上端还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两块方铁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上端竖直固定有顶杆,本发明提供的模具,采用内置的先复位结构,便于机械手的抓取,先复位顶杆,在复位过程中,滑块远离空腔,避免滑块滑动而与顶杆产生干涉,在顶杆复位后,通过合模使滑块进行复位,依次复位顶杆与滑块,降低模具复位时部件相互之间干涉撞击的风险,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先复位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卡扣类塑胶产品或者其他具有特殊结构的塑胶产品,一般采用具有侧抽芯机构的注塑模具加工而成,对于卡扣类塑胶产品或者其他具有特殊结构的塑胶产品而言,为了避免模具发生撞击,必须考虑顶杆先复位,而现有模具的先复位结构通常是外置的,结构复杂,精度低,容易失效,同时外置的先复位结构也影响了机械手对于成型产品的抓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置先复位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全部问题或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先复位的模具,用于带卡扣的产品的成型,包括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两端上部固定有方铁,两块所述方铁的上端固定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嵌入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下模板上端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嵌入设置有上模仁,所述上模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上固定板,所述上模仁与下模仁之间围合有产品成型用的空腔,所述下模仁的上端还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内且与空腔底面形成用于卡扣成型的内腔,所述两块方铁之间设置有活动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上端竖直固定有顶杆,所述顶杆穿过下模板和下模仁至空腔底面,所述下模仁的下端设置有滑动组件,当上模仁与下模仁分离时,滑动组件驱动滑块朝远离内腔的方向滑动,当上模仁与下模仁聚合时,滑动组件驱动滑块朝靠近内腔的方向滑动。
可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模仁下端的斜导柱,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导柱穿设于斜孔,所述斜导柱与斜孔均倾斜设置,所述斜导柱与斜孔靠近内腔的一端为较高端。
可选的,所述下模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竖直固定有导向柱,所述顶板穿设于导向柱且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向座的底面穿设有穿孔,所述滑块的底面开设有安全孔,当斜导柱从斜孔中拔出后,滑块滑动至导向座远离内腔的一端且安全孔与斜孔对齐,所述下模板的内部竖直穿设有滑动连接的防撞杆,所述防撞杆的顶部穿过下模仁并插入穿孔内。
可选的,所述顶板包括上顶板和位于其下端的下顶板,所述顶杆的底部固定在上顶板的上端面,所述下固定板的上端面嵌入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端固定有弹簧,所述防撞杆的底部穿过上顶板与下顶板后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下顶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撞杆的底部穿设于卡槽,所述防撞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第三杆部,所述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第三杆部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卡槽为与第三杆部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杆部的上端面抵持在下模板的下端面。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先复位的模具,采用内置的先复位结构,这样便于产品成型后机械手的抓取,先复位顶杆,在复位过程中,滑块远离空腔,避免滑块滑动而与顶杆产生干涉,在顶杆复位后,通过合模使滑块进行复位,依次复位顶杆与滑块,降低模具复位时部件相互之间干涉撞击,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福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