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瓶塞穿刺器防污染保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33651.1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露;赵晓玲;孔婉如;董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瓶塞 穿刺 污染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瓶塞穿刺器防污染保护装置。装置包括基座、本体以及保护帽;本体的底部嵌于所述基座上;保护帽盖于本体的上部;本体呈圆柱状结构;本体的圆柱中心为中空的结构;本体由外到内分别设有外海绵层、置空层以及内海绵层;外海绵层与内海绵层包裹住置空层;置空层内设有数根弹簧压杆;弹簧压杆均布分列在置空层内;本发明采用全包式的结构对瓶塞穿刺器部分进行保护,有效避免裸露在外的瓶塞穿刺器部分被污染,对输液的患者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本发明使用方便,对医护人员在使用时不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简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输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瓶塞穿刺器防污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输液器是临床最常用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瓶塞穿刺器是输液器与药瓶相连接的部分,瓶塞穿刺器手持的部分很短,且医用材质都非常好,手持部分光滑且带有一定的摩擦力。在护士进行输液时,由于不同的护士输液手法以及力气的不同,输液器的穿刺针部分可能会有存在裸露在空气中的可能;而且对于低年资护士来说,无菌观念欠缺,更换输液时会不小心手触碰瓶塞穿刺器外露部分;患者或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入厕时,手举输液装置,也容易触碰瓶塞穿刺器外露部分;而患者输液过程中需要暂时中断输液,输液袋连输液器一起取下放置时,非无菌部分也容易触碰瓶塞穿刺器外露部分,但由于病房内不是无菌的环境,裸露在外的穿刺器部分很有可能会沾上灰层或者别的细小颗粒等杂质,这样很容易在下一次输液时把这些非无菌的杂质带进输入的液体中,造成无菌溶液中有异物或被污染,容易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造成患者身体创伤加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瓶塞穿刺器防污染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瓶塞穿刺器防污染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本体以及保护帽;所述本体的底部嵌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保护帽可拆卸地盖装于所述本体的上部;所述本体呈圆柱状;所述本体的内部中空且两端贯通;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穿刺针的针座上。
采用基座固定本体,由于本体被安装在基座上,使得本体在下压的过程中不易发生位置的变动,基座被固定安装在穿刺针的针座上,本体的底部嵌于所述基座上,因此在使用时,本体只会发生上下的位置移动,不会发生左右的变动。圆柱状结构的本体在受力上更加均匀,不轻易使得任意位置发生不同角度的变动;中空的结构方便内置的穿刺针针头在使用时不会因被本体包裹而移动不便;保护帽盖于本体的上部保证在使用前穿刺针针头不受污染,保证在使用前是干净无菌的。
较佳的,所述本体由外到内分别设有外海绵层、置空层以及内海绵层;所述外海绵层与内海绵层包裹住置空层;所述置空层与外海绵层与内海绵层的接触面还设有防水膜。
外海绵层以及内海绵层双重设置,可以有效阻挡杂质污染穿刺针针头;置空层设有防水膜,不仅有效防止外部飞溅的液体接触到穿刺针针头造成污染;还有效的隔绝置空层,使置空层内的弹簧压杆不易受到破坏。
较佳的,所述置空层内设有数根弹簧压杆;所述弹簧压杆均布分列在置空层内;所述弹簧压杆或呈120度或呈90度设置在置空层内。
较佳的,所述弹簧压杆呈“侧V”型结构;所述弹簧压杆的上方设有压圈;所述压圈与弹簧压杆连接。
若采用4根弹簧压杆时,弹簧压杆呈90度设置在置空层内;若采用3根弹簧压杆时,弹簧压杆呈120度设置在置空层内;弹簧压杆或呈120度或呈90度设置时,均能提供相对均匀的受力;压圈与弹簧压杆连接,使得弹簧压杆能同时受力;“侧V”型结构的弹簧压杆,在受力压缩过程中发生形变的位置小,不会破坏置空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3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