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30955.2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珺;罗志伟;粟海斌;李林宗;刘易斯;赵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R31/00;G06Q10/00;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婷 |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仙月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封闭式 集成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属于电力领域,用于解决当前电力集成控制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无法等级划分和故障自检测的计数问题,包括维修分配模块、电力统计模块、故障检测模块,所述电力统计模块用于对电力子系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电力统计,所述故障监测模块用于对电力子系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所述故障监测模块将电器检修信号和电器查看信号反馈至服务器,所述维修分派模块用于对电力设备进行维修分派,计算得到维修人员的选取值,将最大选取值对应的维修人员进行推送,并生成相应的维修指令,本发明方便对电力集成控制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等级划分和故障自检,并依据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维护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涉及集成控制技术,具体是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现有技术中,电力集成控制系统无法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和故障自检测,也无法依据等级采取相应的管控维护措施,为此,我们提出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对电力集成控制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和电力故障检测;
(2)如何依据等级对电力集成控制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采取相应的管控维护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物联数据的封闭式集成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电力子系统、用户终端、维修分配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电力统计模块、故障检测模块以及服务器;
所述电力统计模块用于对电力子系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电力统计,所述电力统计模块将电力子系统的服务等级反馈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依据电力子系统的服务等级为服务等级划分;
所述故障监测模块用于对电力子系统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故障检测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S1:设定电力设备的故障自检时间,在故障自检时间内三个故障检测时间点T1、T2和T3,且T1<T2<T3;
步骤S2:在故障检测时间点检测得到电力设备的工作电流,并将工作电流标记为电流值LAuiT1、LAuiT2和LAuiT3;
步骤S3: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电力子系统中电力设备在故障自检时间内的电流波动值LBAui;
步骤S4:同理,计算得到电力子系统中电力设备在故障自检时间内的电压波动值YBAui和功率波动值GBAui;
步骤S5:获取电力子系统中电力设备对应的电流波动上限值SLBAui、电压波动上限值SYBAui和功率波动上限值SGBAui;
步骤S6:利用公式计算得到电力子系统中电力设备的运行差值YCAui,公式具体如下:
YCAui=a1×(SLBAui-LBAui)+a2×(SYBAui-YBAui)+a3×(SGBAui-GBAui);
步骤S7:若YCAui≥M2,则生成电器检修信号;若M2>YCAui≥M1,则生成电器查看信号;若M1>YCAui,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所述故障监测模块将电器检修信号和电器查看信号反馈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将电器检修信号发送至维修分派模块,所述服务器将电器查看信号发送至对应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处的使用人员依据电器查看信号对电力设备进行日常查看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方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