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30469.0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李小朋 |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抗 样本 数据 增强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已标注的第一样本数据,根据mixup算法对所述第一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插值,得到第二样本数据;通过梯度下降方法调整插值比例,得到更新后的插值比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插值比例,重新进行插值运算,得到增强的第三样本数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利用对抗学习的方法来搜索插值比例,增强程度可以控制,可以生成更“难”的增强样本,从而提高分类模型在低资源情况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实场景使用图像分类模型、语音分类模型或者文本分类模型会遇到标注数据少(低资源)的问题。在低资源的情况下,比如每个类别只有少量样本,模型可能会过拟合导致其性能不达预期。这种过拟合情况在数据稀缺的情况下更加明显,例如每个类别只有5个样本的极端情况。
面对一个标注数据稀缺的低资源应用场景,数据增强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可以利用非常少量的标注语料得到一个有一定性能的基础模型,帮助破解低资源困局、减少对标注的需求,快速进入模型优化的迭代开发。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增强方法都是单样本增强。例如:在文本分类的场景中,通常用GPT-2模型生成某个类别的合成样本,然后将合成样本放入训练集合训练模型,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这样的单样本增强的程度难以控制使得增强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而基于插值的数据增强利用两个不同类别的真实样本进行插值生成一个插值样本,会因插值比例不同而生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样本,从而影响到分类模型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标注数据少,影响模型训练效果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抗插值的样本数据增强方法,包括:
获取已标注的第一样本数据,根据mixup算法对第一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插值,得到第二样本数据;
通过梯度下降方法调整插值比例,得到更新后的插值比例;
根据更新后的插值比例,重新进行插值运算,得到增强的第三样本数据。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根据mixup算法对第一样本数据进行随机插值,得到第二样本数据,包括:
从第一样本数据中随机抽取两个样本;
从Beta分布中随机抽取一个插值比例,得到随机插值比例;
根据抽取的样本数据、随机插值比例以及mixup算法进行随机插值,得到第二样本数据。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进行随机插值,得到第二样本数据:
λ~Beta(α,α)
其中,{xi,yi}和{xj,yj}表示抽取的样本数据,λ表示插值的比例,Beta(α,α)表示beta分布,gk(xi)和gk(xj)表示xi和xj经过网络编码后的数据,表示根据插值比例λ将位置K的词的表示gk(xi)和gk(xj)进行插值融合后的增强数据,表示对于xi和xj对应的标签yi和yj进行插值融合后的增强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