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多终端智能提醒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30265.7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3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龙;郑恩龙;郑源鑫;杨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12 | 分类号: | H04W40/12;H04W40/24;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蔡春儒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组网 终端 智能 提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多终端智能提醒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无线自组网的构建步骤包括:主控装置节点根据地址列表发送“邻接表重构”指令,以使接收到“邻接表重构”指令的装置节点测试与相邻装置节点的双向链路通信质量,并对应返回相邻装置节点的信号强度值到主控装置节点;主控装置节点获取到每个装置节点与相邻装置节点的信号强度值后,以每个装置节点的节点地址为端点,信号强度值的倒数为权值,生成最小生成树;主控装置节点根据最小生成树构建每个装置节点的邻接表;主控装置节点将邻接表发送至对应装置节点,完成无线自组网的构建,本方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传输路径,加快了传输速率,防止数据冗杂,降低了信息传输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组网预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多终端智能提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许多提醒设备都是采用自组网的通信方式在室内进行通信,让安装在室内的提醒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指令发送,但如果按无线自组网常规通信连接方式,一个消息要发送给在网的所有其它节点时,按一跳或多跳的方式进行。通过给出目标节点的地址可以实现最终的消息发送目的,但部分装置除了接收到发给自己的消息外,还可能充当其它装置的路由节点进行相同消息的转发,增大了信息传输量,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
如果每个装置节点只向邻居节点发送,也可以实现在网所有装置节点接收到事件消息的目的,但两个邻居装置节点是互为邻居的,各个模块部署在住宅内的不同房间内,相互距离短,极易产生通信环路的情况,进而存在两个邻居节点同时向对方发送事件消息的情况,存在重复发送与接收的问题,增大了信息传输量,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提醒设备不能够同时进行联动提醒,如果待提醒人员不在独立提醒装置附近,将无法达到提醒的目的。
2、当提醒设备布置在室内进行通信时,各个提醒设备部署在住宅内的各个房间内,相互距离短,极易产生通信环路的情况,进而存在两个相邻节点同时向对方发送事件消息的情况,存在重复发送与接收的问题(即部分装置除了接收到发给自己的消息外,还可能充当其它装置的路由节点进行相同消息的转发),增大了信息传输量,降低了信息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多终端智能提醒方法及系统,达到以下的技术效果:
1、将提醒装置安装在住宅内多个房间内并同时进行多终端的联动提醒,只要待提醒人员位于住宅内,便能够达到提醒的目的。
2、基于无线自组网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探测相邻提醒装置间的双向链路通信质量,根据信号强度值为在网的每一个提醒装置构建邻接表并存储,然后根据邻接表为各个提醒装置发送指令进行控制,减少信息传输的冗余,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多终端智能提醒方法,包括无线自组网的构建步骤和基于构建的无线自组网进行提醒的步骤;
其中,所述无线自组网的构建步骤包括:
主控装置节点根据地址列表发送“邻接表重构”指令,以使接收到所述“邻接表重构”指令的装置节点测试与相邻装置节点的双向链路通信质量,并对应返回相邻装置节点的信号强度值到所述主控装置节点;
所述主控装置节点获取到每个装置节点与相邻装置节点的信号强度值后,以每个装置节点的节点地址为端点,信号强度值的倒数为权值,生成最小生成树;
所述主控装置节点根据所述最小生成树构建记录有每个装置节点的邻接表;
所述主控装置节点将所述邻接表对应发送至所述装置节点,完成无线自组网的构建。
进一步的,收到所述“邻接表重构”指令的装置节点的工作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