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数据溯源验证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29065.X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4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巨;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K17/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赵玉乾 |
| 地址: | 4011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区块 数据 溯源 验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数据溯源验证方法及系统。包括身份识别生成步骤、身份验证步骤、溯源信息生成步骤、分类验证步骤、整改方案步骤。通过获取用户身份信息,生成身份识别标签,在用户投放垃圾时,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获取用户所要投放垃圾类型,在垃圾袋上印制溯源码,控制对应类型的垃圾桶开启。在检验垃圾分类情况后,通过扫描溯源码,便可知道对垃圾错误分类的用户信息,并制定相关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与用户身份识别标签关联存储,使用户在下次投放垃圾,进行身份验证时,获取到有整改方案与其身份识别标签关联,需执行整改方案后才可投放垃圾,帮助用户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数据溯源验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存储、分类投放以及分类搬运,具有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等诸多好处。而目前垃圾投放点多为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上印刷有垃圾分类的标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每个用户是否能够进行垃圾分类,是否投放正确,都无法验证以及核实。进行垃圾分类,完全取决于用户的自觉性,但是由于用户垃圾分类意识欠缺,仍然导致垃圾随意分类,不能起到垃圾分类的效果,需要有特定的监管者进行引导和监督。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监管者时刻都在垃圾投放点进行监督,人工成本过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设计了将溯源码印制在垃圾袋上,从而通过溯源码与溯源系统得知每个垃圾袋的溯源信息。但是现有的垃圾溯源系统,仅能得知每一个垃圾的溯源信息,却并没有给出对于垃圾错误分类的解决方案,无法很好地提高用户的垃圾分类意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的数据溯源验证方法及系统,能够追溯对垃圾进行错误分类的投放垃圾者,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身份识别生成步骤:获取用户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生成唯一身份识别标签,将所述身份识别标签上传至区块链平台;
身份验证步骤:在用户投放垃圾时,验证区块链平台中是否存储有与该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身份识别标签,若没有则执行上一步骤;
溯源信息生成步骤:获取用户所要投放垃圾类型,生成投放信息,将用户的身份识别标签和投放信息关联存储,生成溯源信息,将溯源信息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同时根据溯源信息在垃圾袋上生成溯源码,控制对应类型的垃圾桶开启;
分类验证步骤:检验垃圾袋中垃圾分类情况,扫描错误分类的垃圾袋溯源码,从区块链平台获取溯源信息从而获知进行错误垃圾分类的用户信息;
整改方案步骤:制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与身份识别标签关联存储,生成整改信息,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在该身份识别标签所属用户下次投放垃圾时,从区块链平台获取到有整改方案与其身份识别标签关联存储,则需要在执行整改方案后才控制垃圾桶开启。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通过用户的身份信息,生成唯一识别的身份识别标签,在用户投放垃圾时,选择需要投放的垃圾类型,在用户选择垃圾类型后开启对应类型的垃圾桶,将用户的身份识别标签与投放的垃圾类型关联存储后上传至区块链,并且在垃圾袋上生成溯源码,而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溯源系统,是需要用户领取或购买事先印制好溯源码的垃圾袋收集垃圾,用户每次在垃圾袋用完后,都需要重新领取或购买印制有溯源码的垃圾袋,使得过程繁杂。而本发明在用户投放垃圾时,再在垃圾袋上生成溯源码,用户使用普通的垃圾袋收集垃圾即可,无需再去领取或购买印制好溯源码的垃圾袋。检验人员检验垃圾袋中垃圾后,对于分类错误的垃圾,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溯源码,便可以知道投放分类错误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为该用户指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与身份识别标签关联存储,在用户下次投放垃圾时,便需要执行整改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追溯到对垃圾进行错误分类的用户的信息,并在追溯到错误分类的用户后,帮助其对错误分类的垃圾行为进行改正,从而提高用户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垃圾错误分类的问题,并且将溯源信息保存在区块链中,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每项数据的真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90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