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型变速器用强制润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8733.7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龙;殷明贵;张波;郝喜斌;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变速 器用 强制 润滑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重型变速器用强制润滑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润滑及冷却油道,润滑及冷却油道包括壳体内的内冷却油道,内冷却油道与外部油道连通,所述内冷却油道设于壳体内侧的后腔壁上,变速器壳体在后壁的靠近中间位置设有壳体主轴孔,在壳体主轴孔一侧的后壁设有壳体副轴孔,主轴与壳体主轴孔连接,副轴分别与壳体副轴孔连接,所冷却油道上分别设有油泵总成、油冷器接口、淋油管总成,油泵总成安装在壳体副轴孔一侧的后腔壁上,副轴与油泵总成的内转子连接。本发明的油泵总成安装在变速器内部,油道布置在壳体上,保证变速器传动零件得到润滑及零部件正常运行,解决零部件得不到润滑导致齿轮点蚀及打齿、轴承烧伤、同步器烧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汽车变速器润滑有效循环的重型变速器用强制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良好的润滑是保证变速器零部件正常、高效运转的前提。重型变速器的内部结构紧凑,零件齿轮、轴、行星机构、轴承、同步器需要充足的润滑油量,常规的飞溅润滑不能满足润滑需求,需增加油泵总成给润滑系统提供压力和流量,使润滑油流向零部件各个部位,延长传动件使用寿命。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油管布置,存在的问题是油管容易掉落,造成润滑油外泄,变速器零部件得不到润滑。另外,商用车在特殊工况运行时,如连续爬坡时,变速器负荷比较大,零部件需要得到充足的润滑,若得不到润滑,传动零件高温会使润滑油温变高,油温高会使润滑油变质,造成油膜破坏,起不到润滑作用,从而容易导致齿轮点蚀及打齿、轴承烧伤、同步器烧伤等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强制润滑系统。本发明的油泵总成安装在变速器内部,油道布置在壳体上,使得变速箱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给变速箱传动零件提供更好的润滑环境。保证变速器传动零件得到润滑,从而保证零部件正常运行。解决现有技术零部件得不到润滑,引起的润滑油温变高,油温高会使润滑油变质,造成油膜破坏,起不到润滑作用,导致齿轮点蚀及打齿、轴承烧伤、同步器烧伤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型变速器用强制润滑系统,包括变速器壳体、润滑及冷却油道,润滑及冷却油道包括壳体内的内冷却油道,内冷却油道与外部油道连通,所述内冷却油道设于壳体内侧的后腔壁上,变速器壳体在后壁的靠近中间位置设有壳体主轴孔,在壳体主轴孔一侧的后壁设有壳体副轴孔,主轴与壳体主轴孔连接,副轴分别与壳体副轴孔连接,所冷却油道上分别设有油泵总成、油冷器接口、淋油管总成,油泵总成安装在壳体副轴孔一侧的后腔壁上,副轴与油泵总成的内转子连接。
所述副轴孔位置设有与后腔壁内侧壁相连接的油泵盖,油泵盖上设有内侧盖副轴孔,副轴与内侧盖副轴孔连接。
所述冷却油道包括连接外部油道与油泵总成进油口的油路a,连接油泵总成出油口与油冷器进油接口的进油口的油路b,连接油冷器出油接口的出油口与淋油管总成接口的油路c,连接油冷器接口的出油口与主轴油道的油路g。
在油路a上设有粗滤网总成。
所述油路g上设有滤清器,滤清器通过精虑后油道与主轴油道连接。
在油泵总成上设有溢流阀。
所述溢流阀包括阀体、阀芯、压缩弹簧、钢球,所述阀体上设有内泄油道口和外泄油道口,内泄油道口通过油泵出油口返回到油泵进油口,外泄油道口通过油路f泄流到油泵总成外部且在变速器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8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通道-光催化耦合制备长链烷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资源监控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