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27465.7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宋晋华;李建平;韩胜利;彭仁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75/14 | 分类号: | C09J175/14;C09J11/06;C09J11/04;C08G18/69;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黄姝 |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胶黏剂可以实现在无底涂的情况下施胶且不会出现粘接失效的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以及环保性。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聚氨酯胶黏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剪切强度可达2.0MPa以上,本体强度可达3.5MPa以上,伸长率可达280%以上,对各种材料尤其是树脂纤维复合材料的粘结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氨酯胶黏剂是一种双组分胶粘剂,尤其适合用于免底涂粘接树脂纤维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氨酯胶黏剂是指在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或异氰酸酯基的胶黏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性、耐油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其中,由于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较低的模量和优异的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动态负荷和静态负荷,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例如,近年来多使用树脂制的后尾门,其内板和外板采用胶接已成为主流方式。为了提升粘接效果,在内外板胶接施工之前,需要对内外板进行打磨处理或活化处理(火焰、等离子等)、涂刷底涂之后再进行粘接,以免出现粘接失效。
然而,底涂中含有的可挥发溶剂对车间生产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环保;而且底涂处理的工艺繁琐,对生产效率也造成了影响。此外,现有的聚氨酯胶黏剂在常温下生成速度较慢,为了加快生产效率,需要对内外板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的压合固化,这进一步导致了工艺流程的延长、降低了作业效率。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新的聚氨酯胶黏剂,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和环保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聚氨酯胶黏剂存在的粘接之前需要底涂处理,影响作业效率且不利于环保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氨酯胶黏剂,其包括体积比为1:(0.9~1.1)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以所述A组分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A组分包括:
以所述B组分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B组分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烯烃多元醇选自端羟基聚丁二烯、端羟基氢化聚丁二烯、端羟基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端羟基丁苯液体橡胶、端羟基聚异戊二烯、端羟基氢化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端羟基聚丁二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增粘助剂包括HDI三聚体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反应得到的反应产物,优选为TDI三聚体与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反应得到的反应产物;所述反应中,优选所述HDI三聚体与所述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的重量比为(60~65):(35~40),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1~1.5小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催化剂包括第一催化剂,所述第一催化剂选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催化剂的重量占所述A组分的重量的0.05~0.1%。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所述催化剂还包括第二催化剂,所述第二催化剂选自羧酸铋和/或异辛酸铋,所述羧酸铋包括Kat 315、Kat 320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异辛酸铋包括BiCAT 8118、BiCAT 8108、BiCAT 8124、BiCAT 8106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优选为BiCAT 8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7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