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LASH的容量识别方法及容量识别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24468.5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派林;肖刚军;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C29/18 | 分类号: | G11C29/18;G11C29/5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lash 容量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FLASH的容量识别方法及容量识别系统,所述容量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在FLASH内设置出标准起始地址处的初始块空间,在擦除初始块空间后将与初始块空间的地址对应的第一批测试数据写入;步骤2、在FLASH内设置出起始容量识别地址,并在FLASH内设置出以起始容量识别地址为起始地址的待测块空间,在擦除待测块空间后将与待测块空间的地址对应的第二批测试数据写入;步骤3、判断从初始块空间内读取出预配置数量个字节的数据与从待测块空间读取出的预配置数量个字节的数据是否满足预设匹配条件,是则确定识别出FLASH的有效容量信息。能够兼容不同类型的FLASH的容量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LASH存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LASH的容量识别方法及容量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嵌入式系统,基于成本和方案软硬件设计考虑,存储介质绝大多数会采用NOR(Not Or) FLASH或者NAND(Not And) FLASH(闪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读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的命令方法,对照每款FLASH的规格书进行容量识别。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FLASH ID一般不同,假如方案后期硬件FLASH型号替换,软件(包括产品配置信息)则需要不断更新,以兼容多款FLASH,否则主控芯片无法控制与之连接的新型号的FLASH。
对于NOR FLASH,可以通过读到的型号ID的某个字节进行容量的换算;对于NANDFLASH,不同型号ID差异甚大,无法采用相应的ID值换算出容量。容量的计算虽然也可以通过读取FLASH出厂内置的SFDP表(Serial Flash Discoverable Parameter串行闪存预设参数表)而获知;但对于个别型号的FLASH,原厂商也不内置SFDP表,只能按照规格书将ID换算为容量。
某些时候晶元厂厂能缩紧,会造成FLASH供货紧张;有些供应商会采用一些FLASH原厂商筛选不通过的FLASH晶元或者较差等级的FLASH晶元供货,形成杂牌、黑片(有可能出现没有内置ID或者ID“货不对版”的风险)的FLASH,导致无法通过ID换算或读系统表信息的方式获得FLASH的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FLASH的容量识别方法及容量识别系统,所述容量识别方法是通过对FLASH内的一些特定起始地址的块空间进行一定字节的数据读写比对,从而识别FLASH的真实存储空间的容量,兼容不同厂商或不同型号的FLASH的容量识别,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FLASH的容量识别方法,所述容量识别方法包括:步骤1、在FLASH内设置出标准起始地址处的块,记为初始块空间,再擦除初始块空间;然后将当前设置的初始块空间内的特定字节的地址配置为第一批测试数据,并将第一批测试数据写入对应的初始块空间;然后进入步骤2;其中,第一批测试数据在FLASH内所占用的字节数是预配置数量;步骤2、在FLASH内设置出起始容量识别地址,并在FLASH内设置出以起始容量识别地址为起始地址的块,记为待测块空间,再擦除待测块空间;然后将当前设置的待测块空间内的特定字节的地址配置为第二批测试数据,并将第二批测试数据写入对应的待测块空间;然后进入步骤3;其中,第二批测试数据在FLASH内所占用的字节数是预配置数量;步骤3、判断从初始块空间内读取出预配置数量个字节的数据与从待测块空间读取出的预配置数量个字节的数据是否满足预设匹配条件,是则确定所述初始块空间内存储的第一批测试数据被所述待测试块空间内存储的第二批测试数据覆盖,进而确定识别出FLASH的有效容量信息,否则进入步骤4;步骤4、在FLASH内,以最新获得的起始容量识别地址相对于标准起始地址的偏移量为地址增量,确定下一个容量识别地址,再将下一个容量识别地址更新为所述起始容量识别地址,然后返回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4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