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24047.2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白越;乔正;裴信彪;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1/26 | 分类号: | B64C1/26;B64C27/22;B64C9/00;B64C19/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间距 调节 模块 包含 飞行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其中,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括伸缩单元组、动力单元;飞行器包括由机翼间距调节模块组成的机翼间距调节模块组、第一机翼、第二机翼、机身、垂直起降模块组、副翼组;飞行控制方法包括对飞行器垂直起降、平飞、悬停、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和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过程中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消除了常规复合翼存在的“死重”不足,气动效率高;本发明的操纵力矩在垂直起降、平飞和转换时充足,飞行稳定,抗风性好;本发明可在发动机、螺旋桨和副翼部分失效时仍进行可控飞行,可靠性好;本发明的机翼间距可无级调整,提高了垂直起降、平飞及转换全飞行过程的控制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垂直起降飞行器能够垂直起飞和降落,不需要机场和跑道支持,可以在任何地点起降执行任务,在电力巡检、环保监控、物流运输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是常规的直升机方式控制复杂,飞行时间和航程不理想,特别是复杂的气动机构和控制方法导致其事故率很高;倾转旋翼机部分改善了直升机的固有缺点,相比直升机,其飞行时间和航程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倾转旋翼机在垂直起飞转平飞阶段升力和推力耦合且常常无法满足控制需要,特别是有外界风扰或执行扰动比较大的任务时这种缺点常导致失事事故发生;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类新型的尾座式复合翼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它在垂直起降时利用多个旋翼提供升力和控制力矩,然后在固定翼螺旋桨的推动下转为固定翼平飞模式,相比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控制简单、飞行稳定,但垂直起降和平飞由两套动力系统独立工作,这样造成“死重”过大,严重限制了该类无人机的技术能力。
如申请号为201811618297.2的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启动、发电一体的垂直起降无人机,通过机体前部设置有螺旋桨推进发动机、机体两侧机翼分别安装控制机体垂直升降的电动垂直旋翼桨来实现垂直起降和平飞,另外,电机为驱动、发电一体,提高无人机性能。但该方案除了有常规复合翼的“死重”缺点,其机体两侧的垂直旋翼在平飞阶段做发电时旋翼在旋转的360度内会由于高速平飞造成气动力大幅度周期变化,影响发电性能。
如申请号为202011133841.1的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三旋翼尾座式垂直起降无人机,通过设置两个翼尖旋翼和一个矢量旋翼形成三旋翼,三旋翼和舵面实现垂飞模式、平飞模式、垂飞到平飞过渡模式和平飞到垂飞过渡模式这四种无人机的飞行模式。该方案在垂飞阶段矢量旋翼旋转平面和翼尖旋翼旋转平面不在一个平面且距离较远,因此姿态控制能力弱,另外在平飞阶段仅靠副翼控制俯仰通道的控制能力也不足。
如申请号为202011182422.7的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四发双旋臂垂直起降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通过在两侧机翼前缘各设置一组含两个螺旋桨的旋翼臂,在飞行过程中旋转90度,垂直起降,降低了对起飞或回收场地的要求。该方案在垂直起降阶段旋翼臂的两个螺旋桨对内襟副翼和外襟副翼上的气动影响不一致且时变,增加了垂直起降阶段的控制难度,另外,其两个内襟副翼、两个外襟副翼、两个平尾、两个垂尾在垂直阶段对外界风扰影响敏感,进一步降低了垂直起降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括:用于调节机翼间距的伸缩单元组、用于驱动伸缩单元组进行伸缩的动力单元;
伸缩单元组包括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第一伸缩单元与第一机翼固定连接,第二伸缩单元与第二机翼固定连接,通过动力单元带动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进行伸缩,调节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一导轨,第一齿条沿第一导轨做直线运动,第一齿条的一端与第一机翼固定连接;
第二伸缩单元包括第二齿条和第二导轨,第二齿条沿第二导轨做直线运动,第二齿条的一端与第二机翼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4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医药品检测取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