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缆组件数据库的成组关联件智能匹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2225.8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琰;何星;徐金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禾成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 | 分类号: | G06F16/2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龙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06号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缆 组件 数据库 成组 关联 智能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缆组件数据库的成组关联件智能匹配方法,涉及电缆成组关联件自动识别和标注方法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结合电缆组件设计的业务特点,在当前电缆组件数据表中搜索连接器和标识套管,根据连接器成组关联件算法搜索与连接器关联的尾附件和护套,计算尾附件和护套的标注点位置,并在尾附件和护套的标注点标注相关数据,生成连接器成组关联件标注,根据标识套管成组关联件算法搜索与标识套管关联的透明保护管,计算透明保护管的标注点位置,并在透明保护管的标注点标注相关数据,生成标识套管成组关联件标注。解决了传统人工在三维窗口中逐个点选的低效成组标注方式,实现了设计效率、质量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组件标注方法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电缆成组关联件自动识别和标注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组件通常包括连接器、电缆、尾附件、尾附件尾部保护管、防波护套、热缩标识套管、透明热缩套管、编织护套等。设计部门在出图过程中需要对电缆组件的各组成进行成组标注,即把在某个部位重叠的多个部件批量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组成的序号、规格、名称等。
目前,行业内常规的电缆组件成组标注方法是由电气工程师在各类设计软件中通过人工多次选择的方式来实现电缆组件的成组标注,而在三维环境中这种方法经常会需要经过多次切换三维显示场景、隐藏和显示组件的方式完成,效率低、容易遗漏标注,严重影响电气工程师的设计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缆组件数据库的成组关联件智能匹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多次选择的方式实现电缆组件成组标注而导致的效率低、容易遗漏标注、影响电气工程师设计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电缆组件数据库的成组关联件智能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通过关系数据表把电缆组件各系列的连接器、尾附件、护套、标识套管和透明保护管的外形尺寸和外形形状数据化,形成电缆组件数据表;
步骤B、结合电缆组件设计的业务特点,在当前电缆组件数据表中搜索连接器和标识套管,根据连接器成组关联件算法搜索与连接器关联的尾附件和护套,计算尾附件和护套的标注点位置,并在尾附件和护套的标注点标注相关数据,生成连接器成组关联件标注,根据标识套管成组关联件算法搜索与标识套管关联的透明保护管,计算透明保护管的标注点位置,并在透明保护管的标注点标注相关数据,生成标识套管成组关联件标注。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连接器成组关联件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搜索连接器;
(2)、校验连接器是否已经进行成组标注,若是,则返回至步骤(1)搜索下一个连接器,否则执行步骤(3);
(3)、获取连接器的尾附件连接点;
(4)、根据尾附件连接点搜索尾附件;
(5)、校验尾附件与尾附件连接点是否匹配,若是,则返回至步骤(4)搜索下一个尾附件,否则执行步骤(6);
(6)、加入电缆组件数据表;
(7)、从电缆组件数据表中获取尾附件外形尺寸和形状数据;
(8)、计算尾附件沿电缆方向的轴向圆柱包围盒;
(9)、从电缆组件数据表中获取与尾附件匹配的护套类型;
(10)、搜索当前电缆组件的所有护套;
(11)、校验护套类型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12),若否,则返回至步骤(10)搜索下一个护套;
(12)、计算护套沿电缆方向的轴向圆柱包围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禾成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禾成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2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