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吸尘黑板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2117.0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何思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L21/02 | 分类号: | B43L21/02;B43L2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彦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吸尘 黑板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吸尘黑板擦,包括刷体、毛刷台、外壳体、内壳体、盖体、粉笔灰通道和转动装置,外壳体的下端和毛刷台连接,毛刷台的中部连接刷体,毛刷台的边缘处,饶刷体四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和粉笔灰通道、与内壳体的内部空腔连通,内壳体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设有过滤膜,盖体可以打开或盖合外壳体和内壳体;转动装置包括转轮、转轴和单向排气扇,单向排气扇包括叶片连接件和叶片,叶片连接件内侧设有棘齿,其外侧和叶片连接,转轴上设有棘爪,棘爪和叶片连接件的棘齿啮合构成一个内啮合单向转动机构,这些部件共同组成一个机械吸尘黑板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吸附粉笔灰,且使用方便的黑板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书写和绘图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吸尘黑板擦。
技术背景
传统的黑板擦在擦除的过程中没有粉笔灰收纳装置,所以粉笔灰由重力落到粉笔灰槽内,或黏在黑板擦毛刷上,由于一部粉笔灰颗粒较小,这些粉尘将缓慢下落,其中有一些粉尘可能会被人体吸入,长时间吸入粉尘将会有患尘肺病的危险,还有一些将附着在衣服上、手上和头发上,所以为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一种能吸附粉笔灰,且使用方便的黑板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吸尘黑板擦,解决现有技术中粉笔灰弥漫到空气中,和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机械吸尘黑板擦,包括刷体、毛刷台、外壳体、内壳体、盖体、粉笔灰通道和转动装置,外壳体和内壳体均无上下底面,外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外壳体的下端和毛刷台连接,毛刷台的中部连接刷体,毛刷台的边缘处,饶刷体四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和粉笔灰通道连通,粉笔灰通道和内壳体的内部空腔连通,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内壳体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设有过滤膜,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将大气侧和内壳体空腔连通;盖体可以打开或盖合外壳体和内壳体;转动装置包括转轮、转轴和单向排气扇,单向排气扇包括叶片连接件和叶片,叶片连接件内侧设有棘齿,其外侧和叶片连接,转轴上设有棘爪,棘爪和叶片连接件的棘齿啮合构成一个内啮合单向转动机构。
通过设置转动装置将内壳体的空气排到壳体外,具体过程如下:使用黑板擦时,使用者将黑板擦相对于黑板移动,设置在黑板擦上的转轮在黑板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转动的转轮带动转轴转动,使转轴上的棘爪也发生转动,当转动的棘爪和叶片连接件内侧的棘齿啮合时,叶片连接件和叶片转动,反之则停止转动,以此来实现单向转动,当叶片转动后,通过内壳体上的第三通孔将内壳体内的空气抽出,使内壳体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擦离黑板的粉笔灰通过毛刷台的第二通孔,依次被吸入粉笔灰通道和内壳体,被滤网膜过滤在内壳体内侧,当内壳体内侧的粉笔灰储满时,打开第二盖体将粉笔灰清出内壳体。
进一步的是,转动装置为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外壳体的相对两端。
通过设置两个转动装置,使用者在擦黑板时,由于两个转动装置相对设置于外壳体的两端,所以两个转动装置的单向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无论使用者向什么方向移动黑板擦,都将有一个转动装置工作。
进一步的是,转轮外设有防滑套,防滑套由富有弹性的防滑材料制成。
通过在转轮上设置防滑套,可以提高转轮的转动效率,减少和黑板的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是,通风口内设有导风管,使转轴上的叶片、棘爪和叶片连接件位于导风管内。
通过在通风口设置导风管,将叶片、棘爪和叶片连接件设置在导风管内,而且导风管一端和内壳体内侧直接连通,这样单向排气扇通过导风管可以更直接的将内壳体内的空气排出,减少了单向排气扇能量损失。
进一步的是,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轴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组成,第一转轴一端和外壳体连接,另一端和第一齿轮连接,转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转轴一端和第二齿轮连接,另一端和棘爪连接,棘爪和单向排气扇内侧的棘齿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构成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并且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2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化用户接口生成
- 下一篇:云平台下的车载接口平台系统及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