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9232.2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2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侯成敏;马含笑;曹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基 改性 磁性 淀粉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过程:(1)将去离子水、二价铁类物质、三价铁类物质、碱性物质、淀粉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将反应所得产物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研磨,得到磁性淀粉。(2)将环氧类物质、交联剂、溶剂、步骤(1)中的磁性淀粉混合通氮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将产物洗涤,干燥,得到环氧基改性磁性淀粉。本发明制备的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具有可再生性能优异、吸附性能好、工艺简单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的色度很高,直接排放会降低光线在水体中的传播,导致水生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危害生态环境。且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染料具有高毒性,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在印染废水排放前需进行脱色处理。吸附法因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吸附效率高等优点常用来作为印染废水脱色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等。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广、可生物降解、有良好的生物可容性,受到广泛关注。
公开号为CN11075941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剂及处理方法。所述印染废水处理剂包括改性纳米淀粉吸附剂和改性纳米淀粉絮凝剂。采用纳米淀粉作为吸附剂基体,加入柠檬酸与所述纳米淀粉颗粒进行酯化交联;再通过过硫酸钾将丙烯酰胺接枝到纳米淀粉颗粒上,得到改性纳米淀粉吸附剂。本发明还采用纳米淀粉作为絮凝剂基体,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得到改性纳米淀粉絮凝剂。
公开号为CN11074350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淀粉基碳复合材料及其在选择性高效吸附汞离子和亚甲基蓝上的应用,该复合材料以淀粉为原料,配以硫脲、氯化钨进行修饰,经过一系列配位作用或鳌合作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效果,制备出一种淀粉基碳复合材料,即改性淀粉复合材料。
以上专利均以淀粉作为吸附材料,但吸附完成后难以与溶液分离,且可回收性能一般。因此,开发出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品吸附性能良好、且可回收的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吸附材料具有吸附性能优异、可回收性能良好的特点,对印染废水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氧基改性的磁性淀粉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磁性淀粉的制备;
将去离子水、二价铁类物质、三价铁类物质、碱性物质、淀粉混合反应,将反应所得产物经过离心洗涤、干燥、研磨,得到磁性淀粉;
步骤2,环氧基改性磁性淀粉的制备;
将环氧类物质、交联剂、溶剂及步骤1中的磁性淀粉混合后,通氮气反应,将反应产物使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环氧基改性磁性淀粉。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二价铁物质与三价铁类物质、碱性物质的摩尔比为1:0.1~4:2~8;二价铁物质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0.1~1。
步骤1中去离子水、二价铁类物质、三价铁类物质、碱性物质、淀粉的反应温度为30~95℃,反应时间为0.5~4h。
步骤1中二价铁类物质为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硝酸亚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三价铁类物质为三氯化铁、溴化铁、硝酸铁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淀粉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红薯淀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步骤2中环氧类物质、交联剂、溶剂的摩尔比为1:0.1~2:2~8,环氧类物质与步骤1中磁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0.1~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9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