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汽车主动悬架H∞切换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8948.0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7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松;解恺;吴庆涛;邵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G17/018 | 分类号: | B60G17/018;B60G17/019 |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7 | 代理人: | 刘丽 |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模型 汽车 主动 悬架 切换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汽车主动悬架H∞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技术步骤:(1)设计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和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2)设计控制切换器;
1)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设计过程如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如下表达式
式中ms簧载质量,mu为非簧载质量(轮胎、轮毂、制动卡钳、悬架连杆),u为执行机构的主动控制力,ks和cs分别为悬架弹簧的刚度和阻尼,kt和ct分别代表轮胎的刚度和阻尼,zs和zu分别为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位移,zr是路面输入位移;
确定悬架的状态空间模型:
其中x=[x1(t) x2(t) x3(t) x4(t)]T
x1(t)代表悬架动挠度,x2(t)代表轮胎的位移,x3(t)代表簧载质量垂向速度,x4(t)代表非簧载质量速度;
其中:
结合T-S模糊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规则i:IFξ1(t)是Ml(ξ1(t))并且ξ2(t)是Nl(ξ2(t)),
THEN
z1(t)=C1ix(t)+Diu(t),
z2(t)=C2ix(t),
其中ξ1(t)和ξ2(t)为前提变量,Ml(ξ1(t))和Nl(ξ2(t))为所述前提变量ξ1(t)和ξ2(t)的一型模糊集,ξ(t)=[ξ1(t) ξ2(t)];
利用所述模糊规则i,可以得到如下T-S模糊模型:
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主动悬架H∞控制器如下:
当主动悬架系统的状态可以直接测量时,整体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如下:
其中Kai为控制增益,i=1,2,3,...N,
将模糊控制器应用于所述T-S模糊模型,可以得到如下闭环系统:
至此,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建立完毕;
2)设计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过程如下:
当主动悬架系统的状态无法直接测量时,或者是考虑成本和系统可靠性因素而无需测量时,整体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如下:
其中φ∈Rk时控制器的状态,Ab、Bb、Cb、Db是待定的具有适当维数的常数矩阵;
将上述模糊控制器应用所述T-S模糊模型,可以得到如下闭环系统:
至此,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建立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汽车主动悬架H∞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控制切换器的设计方法如下:
由传感器获取簧载质量速度记为a1,在控制系统中对应当前系统状态x(k);
经过t时刻后,传感器获取簧载质量速度at,此时对应系统状态x(k+t),所述切换控制逻辑为:
其中p为给定值,可根据不同路况和不同悬架状态,依据专家经验取得,其中Kai、Kbi为第i个反馈增益,可由如下步骤求得:
步骤2.1:输入控制矩阵A、B、B1、C1、C2、D;
步骤2.2:根据相应的闭环系统构造线性矩阵不等式;
步骤2.3:求满足控制律的可行解X、Y;
步骤2.4:将X、Y代入则Kai=YX-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89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