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8785.6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万双;冯志敏;叶巧巧;郑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N29/04;G01N29/07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刘咏华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屋建筑 施工 表面波 质量 快速 无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对建筑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采用无损检测只能够得到表面硬度参数,且破坏性检测不便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完整等问题。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对待检测的房屋建筑表面进行清理操作,预先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在室温环境下;对待检测的区域进行检测点的定位,保证多个检测点的分布呈均匀网格状;步骤B:采用回弹法对检测点进行重复检测。本发明通过对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组合式检测,能够实现无损检测且便于对结构内部的裂纹进行检测,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处可见的混凝土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当下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首选材料,它已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现代土木工程中,它的性能和施工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甚至是建筑工程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更应该加大力度对混凝土质量检测和控制,在对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时无损检测操作鞥个有效保持结构表面的完整性。
但是,现有的对建筑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采用无损检测只能够得到表面硬度参数,且破坏性检测不便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完整;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对建筑质量进行检测过程中采用无损检测只能够得到表面硬度参数,且破坏性检测不便于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完整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施工表面波施工质量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待检测的房屋建筑表面进行清理操作,预先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在室温环境下;对待检测的区域进行检测点的定位,保证多个检测点的分布呈均匀网格状;
步骤B:采用回弹法对检测点进行重复检测,通过测定混凝土表面的硬度来推测确定自身的抗压强度;采用一个标准质量的重锤,使它在标准弹簧的带动下,对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力杆进行冲击,在此过程中重锤的重量由于弹性的影响而反弹回的距离,并且滑动指示器被驱动后在标尺上指出回弹值N;然后以回弹值作为和强度的相关的指标,再通过事先建立的混凝士强度和回弹值的关系曲线,从而可以根据回弹值N来求得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进而能够对混凝土表面强度进行无损检测;
步骤C:在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完整性和质量进行检测时,可采用超声法进行检测,根据待检测建筑的材料和强度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组装,根据混凝土的配料比和厚度进行相近施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采用超声波发生仪对模拟的样品进行检测;
步骤D:超声波法是通过测量超声波传播的平均声速来估计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接通电源,采用超声波发生仪产生的超声波对样品进行检测,其中超声波产生的脉冲在脉冲传入换能器中由压电晶体产生高频声音脉冲,通过建立相关的统计学测强度曲线来描述超声声速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从而实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相关检测和评定;
步骤E:在超声波检测法的基础上进行超声回弹操作,降低检测要求,减少测量误差,将发射换能器放置在待检测区域,接通电源,使得通过发射换能器能够对网格状检测点进行重复检测;
步骤F:在检测时发射换能器能够重复发射超声脉冲,使得超声波能够在待检测混凝土中进行传播操作,使用接受换能器将接受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记录和传输,进而通过示波器能够实时进行显示,最后使用超声仪直接测量声学参数,从而实现无损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回弹值为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超声波发生仪的型号为USM-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未经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8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