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8108.4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罗林;林伟;姚映青;石岛;颜金战;凌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L53/53;B60L53/66;B60L53/60;B60L53/30;B60L5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许媛媛 |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 箱式 移动 一体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牵引系统、储能系统以及多个独立的充电系统,储能系统与充电系统集成于储充一体集装箱(1)内,牵引系统牵引储充一体集装箱(1)移动;
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充电箱(4)、综合控制柜(5)以及电池组(6),充电箱(4)的外部接口连接外部充电设备(7),充电箱(4)通过电缆连接综合控制柜(5),综合控制柜(5)内的直流断路器进线侧通过电缆与电池组(6)相连接,形成储能回路;所述充电系统包括人机交互单元(8)、充电机(9)以及充电枪(10),人机交互单元(8)与充电机(9)相连接,充电机(9)与充电枪(10)相连接;所述综合控制柜(5)内的直流断路器出线侧通过电缆与充电机(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采用6x4标准牵引车头(3),牵引车头(3)车后挂一危险品骨架半挂车(2),储充一体集装箱(1)置于危险品骨架半挂车(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6)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电池组(6)由十个电池簇并联而成并分别设置在九折型材模数化机柜内,综合控制柜(5)内配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6)进行动态均衡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有四个,每个充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为120KW,同时支持八枪头输出功率为60kW或四枪头输出功率为120kW对外充电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换单元为充电系统提供充电操作、显示、刷卡、扫码付费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充一体集装箱(1)设置有变流器,变流器直流侧接入自电池组(6),变流器交流侧连接有UPS不间断电源。
7.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集装箱式移动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中的储能系统电量不足时由牵引系统将储充一体集装箱(1)运送到大功率充电桩附近,由外部充电设备(7)上标准直流充电枪(10)插入充电箱(4)充电枪(10)座,经综合控制柜(5)将电能分配到十个电池簇,对电池组(6)充电,实现能量存储,综合控制柜(5)中具有电池管理系统并采用分级管理策略对电池组(6)进行动态均衡管理;
外部车辆需要充电时,由牵引系统将储充一体集装箱(1)运送到指定的地点,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单元(8)进行刷卡或扫码按其屏幕提示操作将充电枪(10)插入外部车辆充电接口,充电机(9)读取车辆内部BMS需求对其充电,综合控制柜(5)内直流断路器闭合,电池组(6)直流电通过综合控制柜(5)流入充电机(9),充电机(9)接触器闭合实现对车辆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式移动储充一体化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管理策略分为一级电池管理单元BMU、二级中央控制单元CCU、三级电池阵列管理系统BAMS三级管理系统;一级电池管理单元BMU管理单个电池模组,监测电池电压状态、温度状态,并为电池提供通信接口,可对单体电压、温度、通信异常进行报警;二级中央控制单元CCU控制、管理、监测单个电池簇的电和热相关参数,可计算SOC/SOH,具有故障诊断和自动保护功能,支持Bootloader CAN总线在线升级、数据存储、时钟同步、控制输入和输出监测功能;三级电池阵列管理系统BAMS整体控制输入输出电池阵列系统,可对电池组(6)参数设置,可汇总显示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信息,并为电池组(6)提供通讯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81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