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V2X技术的隧道交通信息动态显示方法及智能交通标志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5559.2 | 申请日: | 202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粘权鑫;毕道坤;蒋才平;方军贵;陈升;周辉;郭威;何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G08G1/08;H04W4/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志明 |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v2x 技术 隧道 交通 信息 动态 显示 方法 智能 交通标志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V2X技术的隧道交通信息动态显示方法及智能交通标志,包括以下步骤:信息采集:以V2X技术和MEC技术为手段,通过布设OBU和RSU,采集隧道内部的商用车辆的状态信息;信息处理:MEC服务器对从RSU传输过来的状态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实时传输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信息发布: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被MEC服务器分别传输至智能交通标志和OBU;即将驶入隧道的商用车辆通过智能交通标志获取隧道内的交通信息,完成减速—匀速行驶的过程,与隧道内行驶的商用车辆进行协同行驶;隧道内行驶的商用车辆通过OBU获取隧道内的交通状况,在隧道内以诱导速度与其他车辆协同行驶,提高了隧道区域内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V2X技术的隧道交通信息动态显示方法及智能交通标志。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存在一些交通条件比较复杂的典型中长隧道区域,这些中长隧道区域存在光线暗和“黑白洞效应”严重等特征,一些商用卡车等大型车辆在这些中长隧道区域行驶时视距严重不足。同时,商用卡车本身又存在载货多、惯性大等特征,在进入隧道区域行驶前,对隧道区域信息比较“陌生”,不能及时调整车辆状态(速度),容易导致车辆在进入隧道后发生碰撞。通过分析某地区公路隧道区域2001-2017年发生的事故,发现事故发生率与运输量存在正比关系,可见一些商用卡车等大型车辆进入隧道区域时给隧道区域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目前,大部分隧道区域仅仅依靠传统智能交通标志进行管理,智能交通标志牌是利用图形、颜色、符号对交通进行指示、管理和控制的一种交通管理设施,然而由于智能交通标志的静态局限性,驾驶员不能及时获取隧道区域内的交通管理信息,在进入隧道时不能及时调整车辆的速度。尤其是商用卡车,由于其载货多、惯性大,调整行驶速度的时间较长,易导致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了隧道区域内的通行效率和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V2X技术的隧道交通信息动态显示方法及智能交通标志。本发明实施例以V2X技术为手段,通过OBU和RSU,同时利用PC5接口引入MEC技术;实现在隧道区域外实时显示隧道区域内的交通量、速度等信息;准备进入隧道区域的商用车辆,能够及时获取隧道区域内交通信息,在进入隧道之前完成减速过程,调整自身行驶状态,以诱导速度匀速驶入隧道区域内,避免商用卡车由于惯性大,在进入隧道区域后不能及时减速而发生交通事故,进而使其能够与隧道区域内的商用车辆进行有效协同行驶,快速、高效、安全的通过隧道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V2X技术的隧道交通信息动态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信息采集:基于V2X技术和MEC技术,通过OBU采集隧道内部的商用车辆的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状态信息传输至RSU,RSU将所述状态信息传输至MEC服务器;所述状态信息包括采集隧道内部的商用车辆的数量、行驶速度和位置信息;
(2)信息处理:通过MEC服务器对从RSU传输过来的所述状态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生成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所述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包括所述状态信息和引导商用车辆在隧道内与其他商用车辆协同行驶的诱导速度;
(3)信息发布:通过MEC服务器将所述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分别传输至智能交通标志和OBU,以使即将进入隧道的商用车辆通过智能交通标志获取隧道内的交通状况,隧道内行驶的商用车辆通过OBU获取隧道内的交通状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MEC服务器通过PC5接口与RSU单元连接;所述MEC服务器与智能交通标志进行无线通讯;所述RSU和OBU进行无线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通过MEC服务器对从RSU传输过来的所述状态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生成隧道区域商用车辆实时通行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5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