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4475.7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地;武晓英;乔宏萍;李娜;李美艳;苏瑞军;张椰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C07K1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03061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 内质网 靶向 释放 蛋白 运输 载体 lca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所述蛋白运输载体LCA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LCA2载体作为一种内质网靶向的蛋白和药物分子的自释放型运输载体,能够用于运送融合在其N端或与其偶联的蛋白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持续突破,生物药物得到了飞速发展。与化学药物相比,生物药物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靶向性好、毒副作用少等特点。而蛋白药物又是生物药物的主体,新品种蛋白药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在药物市场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目前已有的细胞内药物递送方式主要有细胞膜电穿孔、细胞膜机械穿孔、细胞穿膜肽、两性离子聚合物载体、病毒载体以及纳米微粒载体等等。相较于电穿孔或机械穿孔,亦或通过两性化学分子或病毒载体这些递送方式,使用细胞穿膜肽作为运输蛋白的载体更适用于临床研究和治疗。细胞穿膜肽是一种能够自发穿过质膜的短链多肽,可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结合,将与之连接的物质(如:寡核苷酸DNA、RNA,肽,蛋白质,纳米颗粒,脂质体等)送入细胞,甚至直接运送到亚细胞器。
内质网是单层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膜结构,并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网膜系统。通常它内层与核膜相连,外层与质膜相连,系统的联系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这三大细胞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脂质合成、物质运输和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此外,它还参与细胞骨架形成、细胞内物质的传送、药物代谢及解毒过程。研究表明内质网功能的紊乱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如癌症、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蛋白类药物往往是大分子,无法同小分子化学药物一样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病变细胞进行治疗,因其缺乏有效的胞质递送策略,对于细胞内的靶标往往无法发挥其功效。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细胞内药物递送载体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所述载体LCA2作为一种内质网靶向的蛋白和药物分子的自释放型运输载体,能够用于运送融合在其N端或与其偶联的蛋白药物。
本发明提供了自释放酶敏感位点Cs,所述自释放酶敏感位点Cs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位点Cs的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所述蛋白运输载体LCA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蛋白运输载体LCA2由连接子Linker、自释放酶敏感位点Cs与穿模结构域A2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子Linker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穿模结构域A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的构建方法,所述蛋白运输载体LCA2可采用多肽的化学合成方法构建,或是以LCA2融合蛋白的获取与检测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
进一步地,所述LCA2融合蛋白的获取与检测的方法包括载体蛋白LAC2的制备、LCA2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LCA2融合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和模式靶蛋白在细胞内的分离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LCA2融合蛋白可通过但不限于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昆虫细胞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细胞内质网靶向的自释放型蛋白运输载体LCA2在运载生物活性蛋白或蛋白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蛋白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多肽、基因工程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和重组疫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师范学院,未经太原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4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