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及具有其的电动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4367.X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蒋世用;詹世英;徐德雷;李海军;程阿鸿;邓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5 | 分类号: | H01M5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 地址: | 5190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具有 电动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具有其的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包括盖板组件1和电芯组件2,盖板组件1包括极柱10和极性连接件19,极柱10与极性连接件19连接,电芯组件2具有电芯极耳组件200,极柱10通过极性连接件19与电芯极耳组件200连接并导通。极性连接件19作为一种硬连接,与电芯极耳组件200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极性连接件19与极柱10过盈配合,进行激光焊接,连接可靠性高,过流能力强,易于电子的导通。通过引入极性连接件19的硬连接结构设计,改善盖板组件2的结构,优化了电池结构的散热能力和过流能力,提升了焊接的可靠性,有利于电池倍率性能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为量产化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行业与储能系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锂离子电池在整个新能源行业占据着主导作用。目前市场上锂离子电池有聚合物软包电池、圆柱形电池以及方形电池。聚合物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外形尺寸上设计灵活,但受其结构外形的影响,不便于装配成组,在模组PACK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用于动力电池市场的种类和型号较少。圆柱形电池大多以钢壳或铝壳为主,在动力市场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组装PACK后的能量密度较低,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续航里程的需求。目前市场的方形电池大多以铝壳为主,产品型号多样化,装配成组性强,能密度高,续航里程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动力行业。
目前市场上的方形电池一般由盖板组件、外壳、电芯以及其他辅助连接件和辅助支撑件组成。辅助连接件是连接电芯与盖板组件的纽带,使电池内部形成闭合的导电通路,辅助支撑件对电芯起固定支撑作用,使电芯与外壳绝缘,避免电芯与外壳碰撞。现有技术中,电池内部的辅助连接件大多是软连接结构,连接电芯极耳与盖板组件的极性端子部件(正、负极极柱)。软连接散热能力好,但其电流承载能力弱,不利于电池倍率性能的提升。其次,软连接焊接可靠性低,为加强焊接强度,在焊接时需要将超声波焊接与激光焊接相结合,作业工序复杂,工时长,生产效率低,影响电池的大批量生产。电池内部的辅助支撑件目前存在固定限位性差,配合度低,作业工序繁琐等问题,不利于对电芯固定,也不适合电池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具有其的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的电流承载能力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盖板组件和电芯组件,盖板组件包括极柱和极性连接件,极柱与极性连接件连接,电芯组件具有电芯极耳组件,极柱通过极性连接件与电芯极耳组件连接并导通。
进一步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壳体和支撑部,电芯组件和极性连接件设置于壳体内,支撑部设置于壳体内,支撑部用于支撑电芯组件,盖板组件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并与支撑部连接。
进一步地,极性连接件包括极性板体,极性板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极性板体的朝向电芯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折边,第一折边的边缘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凸起与支撑部连接,部分的极柱穿过盖板组件延伸至壳体内通过第一通孔与极性板体过盈配合,第一凹槽的槽壁与电芯极耳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电芯的表面设置有电芯极耳组件。电芯极耳组件包括极性凸耳、连接板和垫板,极性凸耳为两个,两个极性凸耳相对地设置以形成限位空间,部分的连接板位于限位空间内,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内并与第一凹槽的侧壁连接,垫板与极性凸耳的外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电芯极耳组件为两个,极柱为两个,极性连接件为两个,两个电芯极耳组件与两个极性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极性连接件与两个极柱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两个电芯极耳组件中的一个为正极性,另一个为负极性。
进一步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绝缘支架,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极柱位于盖板的外表面一侧,部分的极柱穿过第二通孔与极性连接件连接,绝缘支架与盖板连接,绝缘支架设置有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三通孔,绝缘支架的端部与支撑部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4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