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无线测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3633.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车得福;孙浩家;高荣泽;王利民;王超;王研凯;李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18 | 分类号: | G01K7/18;G01K1/024;G01K1/022;F23L15/00;H04W4/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空气 预热器 转子 内部 蓄热 元件 无线 测温 系统 | ||
本发明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无线测温系统,属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测温领域。该系统由测温装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接收装置和上位机组成。所述测温装置为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送装置由A/D转换芯片、处理器模块A、通信模块A和供电模块A组成;所述中继装置由处理器模块B、通信模块B和供电模块B组成;所述接收装置包括通信模块C、显示模块以及处理器模块C。所述上位机为电厂控制系统主机。本发明用于电厂调节控制过程中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温度的测量,通过无线测温技术,解决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温度难以测定的问题,同时通过利用电厂预设线路降低成本,保障了空气预热器及电厂锅炉机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测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无线测温系统,用于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无线测温。
背景技术
在大型电站锅炉机组运行过程中,排烟温度往往高达数百摄氏度,造成极大的排烟热损失,而进入锅炉炉膛的一二次风如果不经预热则只有几十摄氏度,进入炉膛后影响燃烧热效率,因此锅炉机组往往采用空气预热器来利用锅炉排烟以预热入炉空气。在我国的大型电站锅炉机组中,空气预热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设备。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和入炉空气流量,大型电站锅炉机组往往采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以再生方式传递热量,烟气与空气交替流过蓄热元件。当烟气流过时,热量从烟气传给蓄热元件,蓄热元件温度升高,并积蓄热量;当空气再流过时,蓄热元件将积蓄的热量放给空气。
为了满足电站锅炉排放标准尤其是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目前我国大型电站锅炉大都在空气预热器上游安装了SCR脱硝装置。SCR脱硝装置通过喷入氨气及催化剂以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然而SCR脱硝装置中过量的氨气会与硫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氢铵等物质并在到达空气预热器时凝结,造成空气预热器积灰堵塞甚至报废停机,极大地影响锅炉机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无论是计算空气预热器换热量还是及时掌握空气预热器积灰情况,都需要空气预热器的温度数据,然而现有技术只能对空气预热器进出口温度进行监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内部转子在不停旋转,无法使用热电偶温度计利用有线方式直接测量,采用红外测温方式则只能测量转子外部温度,且误差较大,无法准确测得内部蓄热元件温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无线方式且不影响空气预热器流场的测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温度的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蓄热元件无线测温系统,包括测温装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接收装置和上位机;所述测温装置与发送装置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所述发送装置和中继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所述中继装置和接收装置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所述接收装置与上位机通过电厂系统设备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测温装置安装在蓄热元件表面,测温装置的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型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集实时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以有线方式送入发送装置的A/D转换芯片。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发送装置安装在转子端部,发送装置包括A/D转换芯片、处理器模块A、通信模块A和供电模块A;A/D转换芯片用于将测温装置送入的温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送入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A采集A/D转换芯片送入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送入通信模块A。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处理器模块A采用STM32L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供电模块A采用大容量高密度电池。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中继装置安装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壳体上并贯穿壳体,能够克服金属外壳的电磁屏蔽作用,从而通过无线方式与发送装置连接,所述的中继装置包括处理器模块B、通信模块B和供电模块B;通信模块B采用GPRS通信模块,将处理器模块B送入的信号发送给接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3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