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墙高强混凝土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2694.1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8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深山;吴宏磊;戴立军;刘海东;邱令乾;易溪;熊明荣;储居礼;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16 | 分类号: | E04B1/16;E04B2/64;E04B5/38;E04B1/6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高强 混凝土 连接 节点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墙高强混凝土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所述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包括高强混凝土墙体,该高强混凝土墙体的顶部预埋有墙顶埋件,底部预埋有连接盒和墙底埋件,所述墙顶埋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墙底埋件相适配的调标高件,相邻预制墙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盒内灌注有用于使相邻预制墙体连接为整体的高强灌浆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施工简单高效、质量可视化检查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墙高强混凝土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结构系统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技术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
在预制构件之间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及后浇混凝土的接合部位即接缝处,当受力钢筋采用安全可靠的连接方式,且接缝处新旧混凝土之间采用粗糙面、键槽等构造措施时,结构的整体性能与现浇结构类同。在此条件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各种设计状况分析,即采用“等同现浇结构”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关键构件进行加强措施处理。因此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现浇混凝土接合部位的连接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成为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能否满足整体性关键技术。预制构件连接部位的节点设计,既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生产和施工的方便,同时必须采用合适的连接技术来保证接合部位有效的应力传递。
接缝处的压力通过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坐浆料直接传递;拉力通过由各种方式连接的钢筋、预埋件传递,称之为钢筋连接技术;剪力由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键槽或粗糙面、钢筋的摩擦抗剪作用、销栓抗剪作用承担;接缝处于受压时,静力摩擦可承担一部分剪力,称之为结合部位连接技术。
钢筋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传递拉力关键技术,连接部位首先要保证在荷载作用下能顺利传递内力,其次还要求连接部位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恢复力特性。国内外学者开发了多种钢筋连接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在金属套筒中插人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简称套筒灌浆连接。
灌浆质量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实际能达到的承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构件的制作精度及现场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都会影响灌浆密实性,施工中常出现灌浆不密实、漏灌浆、钢筋被截断或错位等现象。主要原因是:套筒中存在异物,导致灌浆困难;灌浆中操作不规范导致漏浆及缺陷;构件精确度或安装精度较差,强制就位时钢筋被割断割短。一旦出现施工缺陷,就非常难于修复。为此需要严格的监管、研发新型灌浆设备及优化施工工艺等手段减少施工缺陷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施工简单高效、质量可视化检查的预制墙高强混凝土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预制墙高强混凝土连接节点,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包括高强混凝土墙体,该高强混凝土墙体的顶部预埋有墙顶埋件,底部预埋有连接盒和墙底埋件,所述墙顶埋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墙底埋件相适配的调标高件,相邻预制墙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盒内灌注有用于使相邻预制墙体连接为整体的高强灌浆料。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墙体的四个侧边均设置有抗剪槽。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墙体在墙顶和墙底处设置有加强暗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盒包括金属盒、螺纹管、导管、保护盖和导管保护盖,所述螺纹管连接于金属盒底部,螺纹管末端呈喇叭口,所述导管连接于金属盒顶部,所述导管保护盖设置于导管末端,所述保护盖盖设于金属盒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管中心线与连接件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