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及其用户负荷优化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2661.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良;陈霄;邵雪松;丁宏;戚梦逸;陶晓峰;吕朋朋;陆洋;熊霞;黄福兴;陆春艳;孙萌;周广山;刘涅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智慧 服务 平台 及其 用户 负荷 优化 调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及其用户负荷优化调节方法,包括:前置通信模块、采集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负荷管理模块。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采用统一的交互协议与第三方家电厂商云平台和电网公司定制物联家电实现业务数据交互,实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家电设备的统一接入,为居民电力用户提供家电能耗及家电状态的精准感知、灵活控制的能力,同时也为电网公司实现居民用户负荷协同优化调节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统一、安全的居民负荷调节能力,利用部分家用电器负荷可转移的特性,合理转移这部分家电的用电时段,优化台区负荷平均利用率,减少电网峰谷差,提升配网运行经济型和供电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及其用户负荷优化调节方法,属于用电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电量呈飞速增长的态势,家用电器如空调、电暖器等非生产负荷的急剧增长已成为电网高尖峰负荷的主要原因,使得电网峰谷差持续增大,因此面向居民用户的负荷调节变得愈发重要。如今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家电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居民用户参与到电网负荷调节成为可能。
然而,当前存在两方面重要因素使用户侧负荷优化调节难以落地实现,一方面当前家庭用户智慧用能相关的家用电器产品、云平台主要通过家电厂商以各自产品为中心定向开发研制,不同厂家的平台、产品的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目前尚无相关产品对用户的负荷调节潜力进行有效评估,未将用户的各家用电器的使用需求与电网负荷峰谷进行关联研究并采用合理的调控策略进行负荷的削峰填谷。
为了有效提升用户侧家用电器参与电网负荷优化调度的能力,目前迫切的需要一种家庭用户智慧用能服务平台,打通电网公司与家电厂商云平台之间信息交互的通道,借助电网公司海量数据存储分析的能力,实现用户的各品牌家电用能数据及时安全地汇聚及存储,为用户参与到电网负荷优化调控提供便捷的渠道,为电网公司提供更加精细的电网可调控资源的监测能力,提供各厂家电器及电网公司定制物联家电的控制能力,实现优化电网平均负荷利用率的目标,但目前尚缺少一套这样的用能服务平台。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及其用户负荷优化调节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包括:前置通信模块、采集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负荷管理模块。
所述前置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与第三方厂商云平台及定制物联家电的链路保持、协议转换及消息分发的功能。
所述采集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家电设备状态查询/控制指令的下发,对上报数据进行解析并转换成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可识别的格式,以及对数据进行存储。
所述设备管理模块用于提供家电设备标识管理,家电设备登录令牌的存储、比对,并维护家电设备与用户的绑定管理功能。
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用户信息录入、变更、删除功能,对用户的登录令牌进行发放、存储及比对,保存用户对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授权的信息。
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用于提供密钥签发及验证、消息认证防重放攻击。
所述负荷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系统的负荷控制目标指令,根据相关用户的可调潜力进行调控目标分解并下发控制指令,对符合调控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反馈控制结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用户对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授权的信息,包括云平台对用户设备的数据访问权限、云平台对用户家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的权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部系统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一种家庭智慧用能服务云平台用户负荷优化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6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