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1880.3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饶华;王高明;谭化健;张仁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B29C33/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尹新路 |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长 带闭角 零件 成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用于对加工零件进行成型和脱模;所述加工零件为由零件坯料制成的细长带闭角的加强筋类零件和细长带闭角的加强肋类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I(1)、模体II(2)、模体III(3)和软膜(10);
所述模体II(2)为由底部长板和设置在底部长板中间的中部竖板构成的类“⊥”型筋结构,所述模体II(2)的底部长板一端面设置有凹槽(11);
所述模体I(1)同样为由底部长板和设置在底部长板中间的中部竖板构成的类“⊥”型筋结构;所述模体I(1)的底部长板的一端面设置有锥形定位凸台(7);
所述模体III(3)为由底部长板和设置在底部长板上的侧边竖板构成的类“L”型筋结构,所述模体III(3)的类“L”型筋结构上和模体I(1)的类“⊥”型筋结构上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模体III(3)的类“L”型筋结构的底部长板安装在模体I(1)的类“⊥”型筋结构的底部长板上,并由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模体III(3)和模体I(1)固定拼接为一体的类“⊥”型筋结构;
所述模体III(3)和模体I(1)固定拼接构成的类“⊥”型筋结构通过模体I(1)上的锥形定位凸台(7)与模体II(2)的凹槽(11)配合形成可拆卸的最终类“⊥”型筋结构;
所述最终类“⊥”型筋结构的顶端外形为加工的阳模型面,与所述加工零件的加工内型面相契合;
所述软膜(10)为倒扣的异型盆状结构,所述异型盆状结构的内口为加工的阴模型面,形状与加工零件的外型面相契合;
所述模体III(3)和模体I(1)拼接的贴合面为分模面II(6),所述模体II(2)与模体III(3)和模体I(1)之间拼接的贴合面为分模面I(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成型装置还包括底座(8),所述模体II(2)的底部设置有下部锥形凹槽(4),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与下部锥形凹槽(4)对应并用于对模体II(2)进行定位固定的锥键(12);
所述模体II(2)通过锥键(12)可拆卸地定位安装底座(8)上,所述模体I(1)和模体III(3)通过锥形定位凸台(7)与模体II(2)的凹槽(11)配合与模体II(2)形成安装在底座(8)上的可拆卸的最终类“⊥”型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零件铺层角度线;所述零件铺层角度线为设置水平设置并以X轴Y轴坐标箭头线形式展示的刻度线,分别包括指向0°、90°、45°、-45°四个方向的线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成型装置还包括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均匀设置在底座(8)下,用于对底座(8)进行支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成型装置还包括起吊装置(13),所述起吊装置(13)均匀分布在所述底座(8)上的四周,用于对底座(8)平稳起吊。
6.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长带闭角的零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螺纹将模体I(1)和模体III(3)固定拼接构成的类“⊥”型筋结构;
步骤2:将模体I(1)和模体III(3)固定拼接构成的类“⊥”型筋结构通过模体I(1)上的锥形定位凸台(7)与模体II(2)的凹槽(11)配合形成可拆卸的最终类“⊥”型筋结构;
步骤3:将零件坯料铺放在最终类“⊥”型筋结构的阳模型面上,然后将软膜(10)的阴模型面盖在零件胚料上;
步骤4:将最终类“⊥”型筋结构、零件坯料和软膜(10)一起打袋抽真空,在检查气密性合格后放入硫化罐内固化成型;
步骤5:在固化成型后,将软膜(10)取下,然后拆卸模体I(1)与模体III(3)之间的螺钉,然后拆卸将成型后的产品顺着分模面将模体III(3)拉出,然后将模体I(1)拖出,最后将模体II(2)取出来,得到成型后的加工零件,然后将模体I(1)、模体II(2)、模体III(3)和软膜(10)用于下次零件成型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18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