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1846.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6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丹;李骄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陈丹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装置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贴合装置包括盖板固定座、贴合垫及保压机构。盖板固定座的内凹部的第一区域设置有注胶孔,第二区域用于支撑曲面盖板。贴合垫用于支撑设置于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且柔性屏的第二表面上贴附有光学胶。保压机构与曲面盖板及贴合垫可分离地连接,保压机构与盖板固定座、曲面盖板、光学胶、柔性屏及贴合垫形成与注胶孔连通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自注胶孔注入的热固性液态胶,保压机构还用于于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时调节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为预设压力。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过程中出现的曲面盖板四周及R角容易出现边缘气泡以及贴合不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曲面显示或者大曲角显示进入人们视野,曲面显示装置通常采用屏体与盖板贴合由形成,多曲面或大曲角使得贴合难度及屏体弯折难度逐渐增加。
目前,曲面贴合多采用弹性贴合垫来实现柔性显示屏和曲面盖板的贴合,但是在曲面贴合过程中,由于曲面盖板的四周弯曲特性使得贴合治具四周会存在压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盖板上会印刷有遮光层,遮光层通常为油墨层,油墨层与盖板贴合面间存在高度差,从而形成油墨台阶,由于油墨台阶的存在,当光学胶将盖板与柔性屏进行贴合时,油墨台阶处存在贴合不良。亦即由于贴合治具四周存在压力不足及油墨段差的存在,会导致贴合后盖板下层的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四周及R角(倒角)易出现边缘气泡,导致贴合不良,气泡问题在四曲贴合中出现比例更高,贴合后气泡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过程中出现的边缘气泡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屏贴附于曲面盖板上,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平面区域以及曲面区域,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盖板固定座,包括注胶孔、第一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表面内凹形成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注胶孔,所述第二区域用于支撑所述曲面盖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不干涉,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内凹部连通;
贴合垫,用于支撑设置于所述贴合垫的顶部的所述柔性屏朝向所述盖板固定座移动以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所述顶部面向所述内凹部,所述柔性屏的第二表面面向所述内凹部,且所述柔性屏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贴附有光学胶;以及
保压机构,与所述曲面盖板以及所述贴合垫可分离地连接,所述保压机构与所述盖板固定座、所述曲面盖板、所述光学胶、所述柔性屏以及所述贴合垫形成与所述注胶孔连通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纳自所述注胶孔注入的热固性液态胶,所述保压机构还用于于所述柔性屏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时调节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为预设压力。
优选地,所述光学胶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所述曲面盖板的所述曲面区域之间具有第一距离。
优选地,对应侧的曲面区域的曲率越大,所述第一距离越长;所述对应侧的曲面区域的曲率越小,所述第一距离越短。
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为100~200微米。
优选地,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可视区域以及包围所述可视区域的边框区域,且所述边框区域覆盖有遮光层,所述热固性液态胶覆盖所述遮光层;优选地,所述遮光层为油墨层。
优选地,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感测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保压机构包括挡板以及推杆,所述挡板同时抵靠所述盖板固定座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贴合垫的侧面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推杆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并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测结果调节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为所述预设压力;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1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驱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测试复判回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