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1602.8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伍金奎;倪奉尧;孔智勇;孔涛;魏鹏;孙之状;吴腾;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C08L23/06;C08L51/06;C08L51/08;C08K3/04;C08K9/10;C08K3/02;C08K5/13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孙维傲 |
| 地址: | 273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红磷 阻燃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红磷、碳纳米管、管道级聚乙烯、双官能改性聚乙烯、助剂;
所述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包覆红磷、碳纳米管、管道级聚乙烯、双官能改性聚乙烯、助剂混合均匀后,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共混物在170-200℃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到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
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按重量计,包覆红磷 40-50份,碳纳米管5-10份,管道级聚乙烯 40-50份,双官能改性聚乙烯3-7份,助剂0.3-2份;
所述包覆红磷为密胺树脂包覆的红磷,包覆红磷中红磷的含量≥80%,包覆红磷的粒径为500-2000目;
所述管道级聚乙烯为高密度聚乙烯,选自PE80级聚乙烯、PE100级聚乙烯、Ⅰ型PE-RT、Ⅱ型PE-RT中至少一种;
所述助剂为抗氧剂;
所述双官能改性聚乙烯为聚硅氧烷、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
所述双官能改性聚乙烯的原料聚乙烯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5-50g/10min的聚乙烯;
所述聚硅氧烷选自端乙烯基聚硅氧烷621 V 20000、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10-1、端乙烯基聚硅氧烷621 V 10000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温度为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覆红磷 40-45份,碳纳米管7-10份,管道级聚乙烯 40-45份,双官能改性聚乙烯4.7-7份,助剂0.3-1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覆红磷 45份,碳纳米管7份,管道级聚乙烯 40份,双官能改性聚乙烯47份,助剂1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选自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双官能改性聚乙烯由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5-50g/10min的聚乙烯92-97份、聚硅氧烷2-5份、马来酸酐1-3份、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0.02-0.3份通过双螺杆反应接枝制备,接枝反应的温度为180-250℃,螺杆转速为300-500rp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丙苯、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基苯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矿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炭黑、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和管道级聚乙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用管,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炭黑9-12份,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8-10份,管道级聚乙烯80-8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矿用管,其特征在于,矿用管包括聚乙烯实壁管、钢丝网骨架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聚乙烯孔网钢带复合管道、钢带增强螺旋波纹管、3PE防腐管道、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11.一种矿用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炭黑、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管道级聚乙烯混合均匀,用挤出机在180-200℃进行造粒,得到阻燃抗静电专用料,然后在管道加工设备挤出管材。
12.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在制备管材中的应用。
13.一种二次管网系统和/或温泉管道热水系统和/或空调进回水保温管道系统和/或户内外给水管网和/或低温地辐射采暖,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红磷阻燃母料和/或权利要求8所述矿用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16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