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9686.1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1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颜崇纹;刘侑宗;王兆祥;李淂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 | 分类号: | G02F1/136;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含:第一基板;主动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导电图案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正交,且该数据线及该导电图案分别经由第一接触孔及第二接触孔电连接该主动层,其中,在俯视方向上,该主动层具U型形状,该主动层具有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以及连接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510539786.9,申请日:2015 年08月28日,发明名称: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低辐射、体积小及低耗能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CRT),因 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平面电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产品上。
传统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是利用外部源极驱动电路(source driver)和 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来驱动面板上的像素以显示影像,近年来逐渐发展 成将驱动电路结构直接制作于显示面板上,例如将栅极驱动电路(gate driver) 整合于液晶面板的技术。
然而,由于传统薄膜晶体管栅极及漏极易存在着寄生电容,因此在驱动 的过程中,像素单元会受寄生电容的影响,而造成所谓的馈通效应(feed through effect)。馈通效应会造成显示装置画面闪烁(image flicker)的情形,因 此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基板;主动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上, 该第一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栅极线;以及第二电极层,位于该第一 基板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导电图案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其中该 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正交,且该数据线及该导电图案分别经由第一接触孔 及第二接触孔电连接该主动层,其中,在俯视方向上,该主动层具U型形状, 该主动层具有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以及连接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为让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 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图1所述的显示装置沿切线2-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5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F为图5所述的显示装置沿切线6-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图8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 显示装置;
12 第一基板;
14 主动层;
14A 第一主动层部;
14B 第二主动层部;
16 第一电极层;
16A 栅极线;
16B 突出部;
16C 第一栅极线部;
16D 第二栅极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