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9611.3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4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文;赵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5F1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北方 茶叶 微藻肥 | ||
本发明涉及茶叶用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中微量元素肥5~10份、微拟球藻藻液3~5份、绿色木霉2~5份和茶渣50~80份。该微藻肥将微拟球藻藻液、绿色木霉和茶渣共同使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茶叶的产量;微拟球藻藻液自身具有固氮效果,绿色木霉与微拟球藻藻液混合后可以形成生物膜,茶渣中含有的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分,茶多酚为酸性物质,有利于降低土壤pH,而且为微拟球藻藻液和绿色霉菌提供介质,具有促进作用;配合中微量元素肥提高了肥效,改善了土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用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
背景技术
茶树是一种喜酸怕碱植物,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在6.4以下,尤其以4.0~5.5最佳。 而北方茶区为棕壤土,土壤粘性大,pH值一般在6.5~7.0,因此北方插曲新移栽的茶苗或新 播种的茶园,常常存在生根难、成活低的现象,阻碍了北方茶叶的发展。同时茶园大量使用 化肥,导致茶园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也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微藻是土壤微生物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固氮、固碳和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特性,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土壤肥 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研制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可以有效改 良土壤,促进茶树生长发育,增加茶叶产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中微量元素肥5~10份、 微拟球藻藻液3~5份、绿色木霉2~5份和茶渣50~80份。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藻肥包括中微量元素肥7份、微拟球藻藻液5份、绿 色木霉3.5份和茶渣75份。微拟球藻藻液自身具有固氮效果,绿色木霉与微拟球藻藻液混合 后可以形成生物膜,茶渣中含有的茶多酚等茶叶有效成分,茶多酚为酸性物质,有利于降低 土壤pH,而且为微拟球藻藻液和绿色霉菌提供介质,具有促进作用;将微拟球藻藻液、绿色 木霉和茶渣共同使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茶叶的产量。
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中微量元素肥包括铝肥0.5~2.0份、铁肥1.0~2.0份、锌 肥0.8~1.5份、钙肥1.2~3.0份和钾肥0.5~1.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微量元素肥来源于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锌、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钾。 硫酸铝能促进侧根发育,降低土壤pH,促进茶树对营养元素的高效吸收;硫酸亚铁本身就是 一种酸性肥料,有利于降低土壤pH;硝酸钙可以延缓土壤酸化;磷酸二氢钾使肥效更长久。
进一步的,微拟球藻藻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微拟球藻藻种经活化、扩培后接入发 酵罐发酵,生物量达20g/L时终止发酵得微拟球藻藻液。
进一步的,微拟球藻藻液所用菌株为LAMB205。所述LAMB205已于2020年10月23 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14。
进一步的,茶渣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所得:将茶叶渣、土、骨粉按质量比1~3:5~10:0.1~1 搅拌得到混合体系,加水使混合体系含水量达到20~30%,盖上塑料薄膜,于35~45℃下发酵 45~60天,定期进行翻动。
进一步的,骨粉为鱼骨过20~40目筛得到的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茶叶渣为红茶茶叶渣或绿茶茶叶渣中的一种。红茶茶叶渣的碳源较高, 绿茶茶叶渣的氮源较高,磷、钙、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用于微藻肥中对茶树和产量 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微藻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微拟球藻藻液中加入2~3质量倍培养基,接种绿色木霉,在25~30℃、 100~200r/min、500~10001ux光照下连续发酵3~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