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冷液冷一体化CPU散热器及散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9521.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闯;刘鹤;袁培;刘嘉豪;杨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一体化 cpu 散热器 散热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冷液冷一体化CPU散热器及散热方法,包括CPU和散热器底座,CPU固定设置在散热器底座上,散热器底座上固定设有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上固定设有风冷组件。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液冷组件将CPU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和转移,CPU产生的热量被散热器底座和散热器底座内的冷却液进行吸收,散热器底座吸收的热量经散热器框架传递到翅片上,散热器底座内吸收热量的冷却液随着冷却流道流动转移到翅片内,翅片进行散热,同时风冷组件加快空气的流动,使加快翅片和翅片内冷却液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PU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风冷液冷一体化CPU散热器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的发展是国家尖端科技的重要支撑。芯片是电气、动力、控制、反馈等系统的核心元件,对通信、电气、能源、动力等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失效是芯片损坏的主要方式之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随着芯片集成性能的提升,芯片发热功率也随之升高,因此,芯片散热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重点之一,合理设计散热结构成为研发芯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先进电子产业领域,都配备有专门针对系统热设计的科研团队,为芯片向更高速、更高功率方向的发展提供支撑。
CPU是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配备有散热器和超温保护系统,防止过热。一旦触发超温保护机制,计算机会通过降低性能、断电等措施保护CPU。目前CPU散热器主要有两种: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风冷散热器通过热管将热量传递给翅片,利用强制风冷带走热量。水冷则是在与CPU接触的导体中通入冷却水,通过水的流动,将CPU散发的热量带进布有毛细管的散热片中,进而通过散热片外侧的强制风冷进行散热。
随着CPU性能的提升,对CPU散热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发展更加高效的CPU散热器,并且CPU散热量会随着负荷变化而改变。以多线程CPU为例,当工作线程数不同时,CPU负荷及发热量有显著差异,因此还需要考虑散热能力与散热量变化的动态匹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冷液冷一体化CPU散热器及散热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PU等芯片在高负荷工作及变负荷工作时的散热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冷液冷一体化CPU散热器,包括CPU和散热器底座,CPU固定设置在散热器底座上,散热器底座上固定设有液冷组件,液冷组件上固定设有风冷组件,液冷组件与CPU进行热量交换,使CPU温度降低,风冷组件对液冷组件进行降温,提高液冷组件与CPU之间的换热量,增强散热效果。
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散热器框架和若干个翅片,散热器框架固定设置在散热器底座上,翅片固定设置在散热器框架上,散热器底座、散热器框架和翅片的内部设有互相连通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CPU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底座上,再通过冷却流道传递到散热器框架和翅片上进行散热,翅片可以有效增大散热面积,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液有利于将热量从散热器底座传递到翅片上,提高散热效率。
所述翅片为长条状,且各个翅片平行排列布置,长条状翅片可增加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所述冷却流道在散热器底座内部均匀铺满,使冷却流道内冷却液尽可能多的与CPU进行热量交换。散热器底座内冷却流道成三级逐步分级设置,冷却液在散热器底座内的流动更加流畅。
所述散热器框架上设有冷却流道出口和冷却流道进口,冷却流道出口和冷却流道进口分别与冷却流道相连通,冷却液从冷却流道进口流入,冷却液从冷却流道出口流出。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泵,泵通过泵进口管路与冷却流道出口连通,泵通过泵出口管路与冷却流道进口连通,冷却液从泵进口管路进入泵,从泵出口管路流出,泵为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的流动提供动力,使冷却液在冷却流道内持续循环。
所述散热器底座、散热器框架和翅片均为高导热性能材料,高导热性能材料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使CPU产生的热量更快的传递到散热器底座、散热器框架和翅片上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