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多功能操作平台实施网壳双向滑移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9278.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磊;胡鸿志;李昂;王太幸;常诚;谢永伟;吴迪;朱兴陆;王幸男;俞力强;耿旭涛;张香芸;靳昭承尚;甯桃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赵银萍 |
地址: | 1026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多功能 操作 平台 实施 双向 滑移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采用多功能操作平台实施网壳双向滑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多功能操作平台(1);
S2,在所述多功能操作平台(1)两侧分别拼装网壳单元(2);
S3,拆除所述网壳单元(2)对应的支撑梁(104)上的临时支撑(102),通过牵引装置(4)将两侧的所述网壳单元(2)靠拢滑移;
S4,在所述多功能操作平台(1)上拼装中间部分网壳,完成两侧的所述网壳单元(2)合拢;
S5,原位张拉剩余预应力索,然后拆除多功能操作平台(1);
所述多功能操作平台(1)包括:
主滑轨(101),两个所述主滑轨(101)沿滑移方向设置,所述主滑轨(101)底端固定连接有主滑轨支撑梁,所述主滑轨支撑梁固定连接在结构梁上;
临时支撑(102),多个所述临时支撑(102)均匀设置在两个所述主滑轨(101)之间,所述临时支撑(102)用于拼装过程中支撑网壳,所述临时支撑(10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梁(104),所述支撑梁(104)用于连接所述临时支撑(102);
次滑轨(103),所述临时支撑(102)上固定连接有次滑轨支撑梁,所述次滑轨(103)固定连接在所述次滑轨支撑梁上侧;
主平台(105),所述主平台(105)固定连接在所述临时支撑(102)上,所述主平台(105)用于拼装过程中提供作业平台;
拉索平台(106),所述拉索平台(106)设置在所述主平台(105)下侧,所述主平台(105)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拉索平台(106),所述拉索平台(106)用于为网壳张拉预应力索提供作业平台;
水平支撑(107),所述水平支撑(107)固定连接在所述临时支撑(102)上,所述水平支撑(107)用于横向连接所述临时支撑(102);
斜撑(108),所述临时支撑(102)两两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斜撑(108);
所述牵引装置(4)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滑轨(101)上,所述牵引装置(4)包括:
主滑靴(401),所述主滑靴(401)安装在所述主滑轨(101)上,所述网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主滑靴(401);
次滑靴(402),所述次滑靴(402)安装在所述次滑轨(103)上,所述次滑靴(402)与所述网壳连接;
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与所述主滑靴(401)连接,所述顶推装置用于带动主滑靴(401)滑动;
所述主滑靴(401)包括:
第一固定板(4010),所述第一固定板(4010)与所述网壳的主杆端部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板(4011),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4010)上,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010)垂直设置;
主滑块(4012),所述主滑块(40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底端,所述主滑块(4012)滑动连接在所述主滑轨(101)上;
顶推耳板(4013),所述顶推耳板(40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侧端,所述顶推耳板(4013)与所述顶推装置连接;
限位挡板(4014),所述限位挡板(401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底端,所述限位挡板(4014)位于所述主滑块(4012)一侧,所述限位挡板(4014)用于限制网壳端部侧向位移;
所述主滑靴(401)上设有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
箱体(501),所述箱体(50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上,所述箱体(50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010)下侧,所述第二固定板(4011)两侧均设有侧滑轨(109),所述侧滑轨(109)通过侧滑轨支撑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多功能操作平台(1)上,所述箱体(501)位于两侧的所述侧滑轨(109)之间;
所述箱体(501)开设有盛液腔(502),所述盛液腔(502)连通设置有第一压缩腔(503),所述第一压缩腔(503)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腔(504),所述第一滑动腔(504)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滑动腔(505),所述第二滑动腔(505)远离所述第一滑动腔(504)侧设有传动腔(506);
第一转轴(507),所述第一转轴(507)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腔(506)底壁上;
滚动轮(508),所述滚动轮(5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507)上,所述滚动轮(508)延伸出所述箱体(501)并与所述侧滑轨(109)接触连接;
圆轮(509),所述圆轮(50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507)远离所述传动腔(506)底壁端,所述圆轮(509)位于所述滚动轮(508)上侧;
第一连接轴(510),所述第一连接轴(510)固定连接在所述圆轮(509)顶端面远离所述圆轮(509)圆心处;
第一铰接杆(511),所述第一铰接杆(511)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轴(5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杆(511)另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一滑动杆(512),所述第一滑动杆(512)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杆(511)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滑动腔(505)内滑动连接;
连接杆(513),所述连接杆(51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杆(512)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杆(511)端,所述连接杆(5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动杆(514),所述连接杆(513)与所述第一铰接杆(511)、第二滑动杆(514)均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杆(514)远离所述连接杆(513)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504)内滑动连接;
橡胶塞(515),所述橡胶塞(5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动杆(514)远离所述连接杆(513)端,所述橡胶塞(515)与所述第一滑动腔(504)侧壁接触连接;
第一弹簧(516),所述第一弹簧(51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压缩腔(503)底壁上,所述第一弹簧(51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半球体(517),所述第一半球体(517)可封住所述盛液腔(502);
所述箱体(501)还设有两个第二压缩腔(518),两个所述第二压缩腔(518)关于所述主滑轨(101)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腔(504)下侧;
第二弹簧(519),所述第二弹簧(519)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压缩腔(518)底端,所述第二弹簧(51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半球体(520),所述第二半球体(520)可封住第一滑动腔(504),
连接管(521),所述连接管(521)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腔(518)底壁连通设置,所述连接管(521)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箱体(501)并位于所述主滑轨(101)侧端;
所述次滑靴(402)包括:
次滑块(4020),次滑块(4020)安装在所述次滑轨(103)上;
侧向支撑(4021),两个所述侧向支撑(4021)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次滑块(4020)上,所述侧向支撑(4021)与所述次滑块(4020)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板;
底部斜块(4022),两个所述底部斜块(4022)并排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向支撑(4021)之间;
固定螺丝(4023),所述侧向支撑(4021)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螺丝(4023)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还包括: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501)上,所述开闭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601),所述第一齿轮(60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507)上,所述第一齿轮(601)位于所述滚动轮(508)下侧;
第二齿轮(602),所述第二齿轮(602)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601)远离所述侧滑轨(109)侧;
第二转轴(603),所述箱体(501)内开设有离心腔(604),所述离心腔(604)位于所述传动腔(506)下侧,所述箱体(501)下侧固定连接有壳体(605),所述壳体(605)位于所述离心腔(604)下侧,所述壳体(605)内开设有第一空腔(606)、风扇腔(607),所述风扇腔(607)位于所述第一空腔(606)靠近所述连接管(521)侧,所述第二转轴(60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602)底端,所述第二转轴(603)另一端穿过所述离心腔(604)延伸至所述第一空腔(606)底壁转动连接;
固定环(608),所述固定环(60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603)上,所述固定环(608)位于离心腔(604)内;
离心杆(609),所述固定环(608)两侧均铰接有所述离心杆(609),所述离心杆(609)远离所述固定环(608)端固定连接有离心球(610);
离心板(611),所述离心板(611)滑动连接在所述离心腔(604)内,所述第二转轴(603)穿过所述离心板(611)内侧设置,所述第二转轴(603)与所述离心板(611)滑动连接,所述离心板(611)上滑动连接有转动环;
第二铰接杆(612),所述第二铰接杆(612)一端与所述离心杆(609)中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612)另一端与所述离心板(611)铰接;
升降杆(613),所述箱体(501)内开设有第二空腔(614),所述第二空腔(614)位于所述离心腔(604)靠近所述连接管(521)侧,所述连接管(521)穿过所述第二空腔(614)设置,所述升降杆(613)一端与所述离心板(61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613)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空腔(614)内限位滑动连接;
第三转轴(615),所述第三转轴(61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614)内侧壁上;
辊筒(616),所述辊筒(61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615)上,所述辊筒(616)周壁上设有曲形滑槽(617),所述升降杆(613)远离所述离心板(611)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曲形滑槽(617)内;
第三齿轮(618),所述第三齿轮(618)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615)上,所述第三齿轮(618)位于所述辊筒(616)下侧;
条形齿(619),所述条形齿(619)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614)内,所述条形齿(619)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管(521)一侧,所述条形齿(619)与所述第三齿轮(618)啮合连接;
弹簧(620),所述弹簧(62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齿(619)远离所述连接管(521)端,所述弹簧(62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空腔(614)侧壁上;
挤压块(621),所述挤压块(621)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齿(619)靠近所述连接管(521)端;
第一斜齿轮(622),所述第一斜齿轮(6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603)上,所述第一斜齿轮(62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606)内;
第二斜齿轮(623),所述第二斜齿轮(623)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斜齿轮(622)靠近所述连接管(521)侧;
第二连接轴(624),所述第二连接轴(624)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斜齿轮(623)远离所述第一斜齿轮(622)端,所述第二连接轴(62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扇腔(607)内转动连接;
风扇(625),所述风扇(62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轴(624)远离所述第二斜齿轮(623)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2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