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9095.4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陆绍炳;张强;徐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长之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博企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2 | 代理人: | 肖静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管 零件 焊接 精确 定位 组合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包含第一通道和第一端开口,第二导管包含第二通道和第二端开口,该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还包括连接环、限位环和定位环,环形卡槽位于靠近第一导管一端开口的位置,定位环与环形卡槽相配合,定位环包含环形外侧壁、环形一端和环形另一端,定位环的环形外侧壁且靠近环形一端的位置探入第二通道与第二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定位环的环形另一端与环形卡槽卡接连接。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偏见,降低存在的变形隐患,现利用焊接用的夹具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焊接连接后的长时间使用时起到防护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属于导管类零件焊接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管类零件焊接涉及到对数量为2个的导管,即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定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偏见是,认为焊接时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定位分别是夹紧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外侧壁进行定位,一方面造成夹具分别夹紧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需要采用夹持的工具,结构相对复杂,且存在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夹变形的隐患,以及焊接时候通常外壁焊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内壁如果使用的环境复杂时,对这一外壁的焊接,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内壁起不到更好防护的使用效果,不能实现利用焊接用的夹具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焊接连接后的长时间使用时起到防护的使用效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包含第一通道和第一端开口,第二导管包含第二通道和第二端开口,该用于导管类零件焊接的精确定位组合夹具还包括连接环、限位环和定位环,连接环和限位环分别位于环形通道内,限位环的一端通过连接环与第一导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限位环的一端与连接环的一端且靠近连接环内侧壁的位置固定连接使限位环的外侧壁和第一导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位于靠近第一导管一端开口的位置,定位环与环形卡槽相配合,定位环包含环形外侧壁、环形一端和环形另一端,定位环的环形外侧壁且靠近环形一端的位置探入第二通道与第二通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定位环的环形另一端与环形卡槽卡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的环形中心线和连接环的环形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环的环形外侧壁设置橡胶层。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和连接环为一体式结构,限位环和连接环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偏见,避免焊接需要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外侧壁进行定位的方式,避免造成夹具分别夹紧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避免需要采用夹持的工具,降低存在的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夹变形的隐患,以及避免焊接时候通常外壁焊接存在的使用缺陷,对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内壁起到更好防护的使用效果,能实现利用焊接用的夹具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焊接连接后的长时间使用时起到防护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长之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长之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