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交替单胞菌HT1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774.X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忠;陈秀兰;耿玉慧;宋晓妍;张熙颖;于春梅;赵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88;C12N15/60;C12P19/00;C12P19/1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替 单胞菌 ht1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交替单胞菌HT1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中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HT1,2021年3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217。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sp.)HT1可以在以浒苔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降解浒苔多糖所得到的产物为浒苔寡糖,主要以二糖、三糖、四糖和五糖的形式存在。该菌株及其所分泌的浒苔多糖裂解酶可以应用于海洋绿藻降解及功能性低聚寡糖的制备,在医药、化妆品以及食品行业等都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交替单胞菌HT1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浒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石莼目石莼科藻类,也是近年来影响我国夏季沿海环境的重要藻类。浒苔多糖约占浒苔干重的43.4~60.2%,是由3-硫酸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组成的硫酸化多糖,独特的理化性质使浒苔多糖具有抗癌、抗病毒、调节血脂、降血脂的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但是,浒苔多糖高粘度、高分子量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浒苔多糖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将浒苔多糖降解为低分子量、良好溶解性的浒苔寡糖,成为提高其生物学功能和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浒苔多糖的多糖骨架由D-GlcUAp-α-(1→4)-3-硫酸-L-鼠李糖p-β-(1→4)-D-木糖p-β-(14)-3-硫酸-L-鼠李糖p单元组成。低分子量藻类多糖降解常采用酸解法,但是酸解法特异性差,分子量分布范围广,难以控制寡糖的分子量和硫酸化度。因此,反应条件温和、高特异性、高效性的酶法降解成为浒苔多糖处理备受关注的方法。
浒苔多糖裂解酶主要来源于海洋细菌,目前可利用的菌株还很少,已经报道的能够产生浒苔多糖裂解酶的菌株只有Alteromonas macleodii B7,Alteromonas sp.A321,目前缺少浒苔多糖降解专用的工业用酶菌株。因此,筛选获得能够产生高效浒苔多糖降解的菌株对于浒苔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株交替单胞菌HT1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HT1,2021年3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217。
上述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HT1来源于浒苔表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呈圆形,白色,湿润、光滑,不产色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交替单胞菌HT1细胞呈短杆状,长2.0~2.5μm,宽1.0~1.5μm,有单生鞭毛。
上述交替单胞菌HT1的16S rDNA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上述交替单胞菌HT1菌液的培养方法,步骤如下:
(1)取交替单胞菌HT1划线接种于TYS固体培养基中,在20~30℃下倒置培养1~3天;
(2)从TYS固体培养基上挑取交替单胞菌HT1单菌落,接种至TYS液体培养基中,在20~30℃、160~200rpm的条件下摇床培养过夜,制得种子液;
(3)取步骤(2)制得的种子液,按1%的体积百分比接种至以浒苔多糖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在20~30℃、转速160~200rpm的条件下摇床培养2~4天,得到交替单胞菌HT1的菌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TYS固体培养基配方为:0.5wt%蛋白胨,0.1wt%酵母粉,1.5wt%琼脂粉,3wt%人工海水配制,pH 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