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8533.5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洋;史阳;李颖;刘伟;徐争光;柳俊;陈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G23/02;E04B1/41;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温开瑞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 墙悬挑 加固 结构 施工 方法 以及 建筑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方法,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包括对拉构件、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所述墙体预埋件预埋在悬挑墙体内,所述核心筒预埋件预埋在核心筒内,所述对拉构件固设在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之间。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将对拉构件固定在悬挑墙体和核心筒之间,使对拉构件对悬挑墙体进行加固,以使得悬挑墙体在受风载荷即爬模架体自重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从而使得高度过高的核心筒结构和剪力墙悬挑结构均可以继续采用爬模施工的方法,以简化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通常采用爬模施工的方法,但是超高层建筑的顶层部分存在由常规剪力墙梁板结构变更为无现浇梁的带连梁剪力墙悬挑结构的情况,即超高层建筑的顶层部分形成有一端固定在核心筒结构上且另一端伸出核心筒结构外的剪力墙悬挑墙体。
由于剪力墙的悬挑墙体所在的高度过高,悬挑墙体受到的风载荷较大,外侧大模板固定在悬挑墙体上时不稳,因此施工时无法继续使用爬模的施工方法。相关技术中,针对高度过高的剪力墙悬挑的施工,通常采用的是悬挑或者端锚工字钢脚手架的方法。其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剪力墙上预埋或者固定工字钢,并对工字钢进行“上顶下撑”,以提高工字钢承载能力。然后在工字钢上搭设双排钢管扣件脚手架,待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再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施工操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施工方法相比于爬模施工的方法,其工序更多且施工过程操作复杂,致使施工周期变长。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高度过高的剪力墙悬挑的施工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剪力墙悬挑加固结构,包括对拉构件、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所述墙体预埋件预埋在悬挑墙体内,所述核心筒预埋件预埋在核心筒内,所述对拉构件固设在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预埋件和核心筒预埋件将对拉构件固定在悬挑墙体和核心筒之间,使对拉构件对悬挑墙体进行加固,以使得悬挑墙体在受风载荷即爬模架体自重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从而使得高度过高的核心筒结构和剪力墙悬挑结构均可以继续采用爬模施工的方法,以简化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周期。
可选的,所述对拉构件包括至少一根对拉主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主梁对悬挑墙体起到拉撑作用,以达到对悬挑墙体进行加固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对拉构件包括至少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对拉主梁,相邻两根对拉主梁之间设有加固次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主梁的数量增加,对拉构件对悬挑墙体的拉撑作用增强,加固次梁可以增强对拉主梁之间的连接效果,以使得对拉主梁之间构成结构更加稳固的整体,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悬挑墙体的拉撑作用。
可选的,所述对拉主梁和悬挑墙体之间呈45度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对拉构件的受力最为有利,对拉主梁受力时不易变形。
可选的,所述加固次梁设有多根,所述加固次梁与其相邻的对拉主梁之间均呈45度角,且相邻两根加固次梁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根对拉主梁以及对拉主梁之间的加固次梁可以构成桁架结构,从而使得对拉构件的整体刚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得以提升,以更好地拉撑悬挑墙体;加固次梁呈45度角设置,使得加固次梁的受力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