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392.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舒阳;潘雨;周裕力;陈雪梅;陈清良;骆金威;冯若琪;益建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10 | 分类号: | B64F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程余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身 立式 装配 定位 变形 计算 辅助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竖直方向上的横梁、底板、交点孔投影至底层定位框上;
步骤S2、通过设定具体的位置约束条件,确定工艺孔及辅助支撑点的位置区域;
步骤S3、以定位框的对称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确定出工艺孔的位置及数量,并按照工艺孔数量p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计算不同工艺孔组合方式下主定位框的最大变形;
步骤S4、确定出辅助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将工艺孔与辅助支撑点进行组合,并按照按总支撑数量q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计算不同组合方式下主定位框的最大变形;
步骤S5、以满足变形需求的组合方式为对象,采用工艺孔与对称轴之间距离S以及定位框最大变形为判断依据,优选支撑方式;
步骤S6、根据优选的支撑方式设计工装型架或辅助支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工艺孔的位置约束条件为:
a)工艺孔沿定位框对称轴对称,工艺孔所在的腹板面需与缘条相连;
b)工艺孔与交点孔的距离L1≥400mm,工艺孔与横梁、底板的距离L2≥50mm,工艺孔与筋条、缘条的距离L3≥40mm;
按上述条件,以交点孔孔心的连线为分界线,将工艺孔的可设计区域分为机背工艺孔位置区域Pi(i=1,2,3…)和机腹工艺孔位置区域Rk(k=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辅助支撑点的位置约束条件为:
a)辅助支撑点与进气道边的距离10mm≤L4≤200mm,辅助支撑点与横梁、底板距离L5≥100mm,辅助支撑点与筋条距离L6≥20mm,辅助支撑点与工艺孔距离L7≥300mm、辅助支撑点之间的距离L0≥300mm;
按上述条件,辅助支撑点的可设计位置区域为Qj(j=1,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工艺孔的位置及数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在极坐标系下,机背工艺孔位置区域Pi和机腹工艺孔位置区域Rk的工艺孔与极轴的夹角分别为θi和βj,范围θimin≤θi≤θimax、βjmin≤βj≤βjmax;取θimid=(θimax-θimin)/2,βjmid=(βjmax-βjmin)/2,选择θimid、βjmid区域处设置工艺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身立式装配主定位框变形计算及辅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辅助支撑点的位置及数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在极坐标系下,区域Qj的辅助支撑点与极坐标系极轴夹角为γk,范围γkmin≤γk≤γkmax;取γkmid=(γkmax -γkmin)/2,选择γkmid区域处设置工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3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