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全负荷工况下烟气旁路注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767.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董陈;徐晓涛;王晓冰;袁壮;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F23J13/08;F23C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负荷 工况 烟气 旁路 注入 结构 | ||
本发明一种锅炉全负荷工况下烟气旁路注入结构,主旁路烟气混合均匀,主烟道新增阻力小;其包括注入口和导流板结构;注入口包括若干并联支路烟道和若干导流槽,导流槽输入端与并联支路烟道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并联支路烟道设置在主烟道外,并联支路烟道输入端与旁路烟道输出端对应连接,各并联支路烟道平行布置;导流槽设置在主烟道内,其自由端延伸至主烟道底部,各导流槽平行布置,导流槽采用直角三角形布置,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设置为导流槽输入端与导流槽输出端,导流槽输出端沿主烟道烟气方向布置;导流板结构,设置在主烟道内,包括减阻导流板和扩口导流板,其中减阻导流板为楔形,对应设置在导流槽上游;扩口导流板设置在导流槽下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脱硝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全负荷工况下烟气旁路注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对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投入的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行业的占比逐年降低,火电机组由之前的带基本负荷逐渐转变为电网调峰电源。然而现有大量燃煤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脱硝入口烟温无法满足SCR系统最低投入温度,导致低负荷NOx排放超标,无法满足深度调峰需求。为满足环保要求,并达到灵活性调峰的目的,需要进行相关设备改造。就脱硝系统而言,目前采用最多的技术路线是高温烟气旁路改造法。
高温烟气旁路系统设计思路:新增烟气旁路烟道,将高温烟气引入脱硝入口烟道,烟气混合后满足SCR系统投入温度,从而达到NOx超低排放。其中SCR系统中脱硝催化剂性能受烟气温度分布影响较大,高温旁路烟气与低温主烟道烟气能否充分混合就成为低负荷工况下SCR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但目前已公开的专利中能通过旁路烟道改造工艺达到脱硝系统低负荷稳定运行的方案中仍有许多不足,尤其是“旁路”与“主路”烟道接口处注入口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旁路系统投运时易引起温度偏差。采用涡盘式混合器等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内能促进烟气混合,但会较大得增加主烟道的阻力(100Pa以上),直接影响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全负荷工况下烟气旁路注入结构,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主、旁路烟气混合均匀,主烟道新增阻力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全负荷工况下烟气旁路注入结构,包括注入口和导流板结构;
所述注入口包括若干并联支路烟道和若干导流槽,导流槽输入端与并联支路烟道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并联支路烟道设置在主烟道外,并联支路烟道输入端与旁路烟道输出端对应连接,各并联支路烟道平行布置;导流槽设置在主烟道内,其自由端延伸至主烟道底部,各导流槽平行布置,导流槽采用直角三角形布置,两个直角边分别对应设置为导流槽输入端与导流槽输出端,导流槽输出端沿主烟道烟气方向布置;
所述导流板结构,设置在主烟道内,包括减阻导流板和扩口导流板,其中减阻导流板为楔形,对应设置在导流槽上游;扩口导流板设置在导流槽下游。
优选地,所述并联支路烟道数量为3-6个。
优选地,所述并联支路烟道内设有调节性挡板门及流量测点。
优选地,所述并联支路烟道的转角处设有并联支路烟道导流板,并联支路烟道导流板与并联支路烟道外轮廓平行。
优选地,并联支路烟道输出端和导流槽的输入端采用异形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输入端设有输入端导流板,导流槽输出端设有输出端导流板。
优选地,主烟气注入方向与旁路烟气注入主烟道方向一致,即正向注入时,所述输入端导流板位于导流槽输入端的延伸方向内,输入端导流板与直角三角形的斜面端平行布置。
优选地,正向注入时,所述减阻导流板设置在导流槽上游,与导流槽无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