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协同脱汞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764.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龙;余昭;宦宣州;王韶辉;李兴华;陶明;李楠;何仰朋;孟令海;房孝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6;B01D53/50;B01D53/62;B01D50/00;B01D46/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半干法 协同 脱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协同脱汞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第一氧化剂投加设备的出口与生石灰投加设备连接,生石灰投加设备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入口的入口烟道连通;工艺水喷嘴设置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底部,工艺水投加设备与工艺水喷嘴连接;预除尘器设置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顶部并与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改性剂投加设备和第二氧化剂投加设备均与改性机连接,改性机通过送料机与布袋除尘器的灰斗连接;改性机与改性灰喷射装置连接,改性灰喷射装置的改性灰出口与改性灰喷枪连接,改性灰喷枪设置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底部并位于工艺水喷嘴的上方。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烟气循环流化床SO2、NOx及Hg的协同脱除,同时能够降低电厂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环保领域,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协同脱汞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占一次能源储量的90%,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煤炭的总消耗量大约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7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煤炭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大。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耗的主要行业,以火电厂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得以较快发展,然而燃煤的同时会产生SO2、粉尘、NOX和汞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生活。现阶段,脱硫脱硝主要的技术为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已经较为成熟,脱汞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燃煤电厂主要的脱汞技术为活性炭喷射脱汞,然而活性炭喷射脱汞成本高、活性炭利用率低,对燃煤电厂造成经济负担。
较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大部分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能够起到一定的脱汞作用。但是对于小型燃煤电厂或缺水区域,湿法脱硫耗水量大、运行成本高的缺点凸显,因此,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成为小型电厂及缺水地区首选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及脱硫灰可制砖等优点。传统的循环流化床技术仅用于控制烟气污染物SO2,对于NOx、汞的脱除效果很小,为了提高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效果,中国专利CN103706246A公开了一种烟气循环流化床联合脱硫脱汞装置及方法,通过向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输送生石灰及活性炭实现联合脱硫脱汞,该方法虽然实现了联合脱除多种污染物,但是不能脱除NOx,并且活性炭成本高,运维价格昂贵;中国专利CN103977702A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装置与方法,通过向脱硫吸收剂中添加氧化剂,改进反应塔结构,优化运行参数,在保证脱硫效率的同时,实现对NOx、Hg0的催化氧化,达到循环流化床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目的,该方法存在氧化剂利用率低、价格昂贵等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亟需开发一套新型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装置,使其能够对染物SO2,、NOx和汞同时去除,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协同脱汞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烟气循环流化床SO2、NOx及Hg的协同脱除,同时能够降低电厂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协同脱汞脱硫脱硝系统,包括生石灰投加设备、第一氧化剂投加设备、工艺水投加设备、工艺水喷嘴、循环流化床脱硫塔、预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改性剂投加设备、第二氧化剂投加设备、送料机、改性机、改性灰喷射装置和改性灰喷枪;
第一氧化剂投加设备的出口与生石灰投加设备连接,生石灰投加设备的出口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入口的入口烟道连通;
工艺水喷嘴设置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底部,工艺水投加设备与工艺水喷嘴连接;
预除尘器设置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顶部,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入口与预除尘器的烟气出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