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储直流微网建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707462.7 申请日: 2021-06-24
公开(公告)号: CN113471953B 公开(公告)日: 2023-02-28
发明(设计)人: 刘芳;汪浩东;李昊;刘威;赵杨;凌淳扬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H02J1/10 分类号: H02J1/10;H02J1/14;H02J3/38
代理公司: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代理人: 王挺
地址: 230009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直流 建模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光储直流微网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直流微网的拓扑结构包括光伏变换器结构、储能变换器结构和直流模拟电网结构;所述光伏变换器结构包含了光伏变换器光伏电池PV、光伏变换器输入侧电容Cpv、光伏变换器电感Lpv、光伏变换器二极管VDpv、光伏变换器三极管Spv和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容Cdcpv;所述储能变换器结构包括储能变换器储能电池Battery、储能变换器输入侧电容Cb1、储能变换器电感Lb、储能变换器boost三极管Sb1、储能变换器buck三极管Sb2和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容Cb2;所述直流模拟电网结构包括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电容Gdcg、直流模拟电网二电平三桥臂逆变器M、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L1,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Cf,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L2、直流模拟电网三相电网阻抗Lg和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e;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容Cdcpv、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容Cb2、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电容Cdcg三者并联;

所述光储直流微网建模方法包括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阻抗模型、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阻抗模型和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阻抗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阻抗模型,包括采样和建模,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1,通过采集得到光伏变换器光伏电池输出电流ipv、光伏变换器电感电流iLpv,、光伏变换器输入侧电容电压uCpv、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pv、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流idcpv

步骤1.2,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主电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为光伏变换器光伏电池输出电流i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ILpv为光伏变换器电感电流iLpv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光伏变换器电感电流iL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光伏变换器输入侧电容电压uC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Udcpv为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pv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光伏变换器输出侧电流idc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Dpv为光伏变换器开环占空比dpv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光伏变换器开环占空比dpv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s为拉普拉斯算子;

步骤1.3,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开环阻抗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Zopv为光伏变换器开环阻抗;

步骤1.4,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电压外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为光伏变换器MPPT控制电压指令upvref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光伏变换器电流指令小信号分量;Kpupv为光伏变换器电压外环比例系数,Kiupv为光伏变换器电压外环积分系数;

步骤1.5,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电流内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Kpipv为光伏变换器电流内环比例系数,Kiipv为光伏变换器电流内环积分系数,为光伏变换器闭环占空比控制信号;

步骤1.6,建立直流微网光伏变换器闭环阻抗模型,表达式:

其中:

Zocpv为光伏变换器闭环阻抗;

Gipv为光伏变换器电流环传递函数,Gupv为光伏变换器电压环传递函数,Gudpv为光伏变换器占空比与母线电压间传递函数,Gidpv为光伏变换器占空比与电感电流间传递函数,Guipv为光伏变换器母线电流与光伏电池电压间传递函数,Giipv为光伏变换器母线电流与电感电流间传递函数,Tudpv为光伏变换器占空比与光伏电池电压间传递函数,表达式分别如下:

步骤2,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阻抗模型,包括采样和建模,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2.1,通过采集得到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储能电池输出电流ib、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电感电流iLb、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输入侧电容电压uCb、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b、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流idcb

步骤2.2,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主电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为储能变换器储能电池输出电流i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ILb为储能变换器电感电流iLb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储能变换器电感电流iL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储能变换器输入侧电容电压u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Udcb为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b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容电压udc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储能变换器输出侧电流idc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Db为储能变换器开环占空比db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为储能变换器开环占空比db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

步骤2.3,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开环阻抗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Zob为储能变换器开环阻抗;

步骤2.4,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电流内环数学模型,具体如下所示:

式中:Kpib为储能变换器电流内环比例系数,Kiib为储能变换器电流内环积分系数,为储能变换器闭环占空比控制信号,为储能变换器电流指令小信号分量;

步骤2.5,建立直流微网储能变换器闭环阻抗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

Zocb为储能变换器闭环阻抗;

Gib为储能变换器电流环传递函数,Giib为储能变换器母线电流与电感电流间传递函数,Gidb为储能变换器占空比与电感电流间传递函数,Gudb为储能变换器占空比与母线电压间传递函数,其表达式分别如下:

步骤3,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阻抗模型,包括采样、坐标变换和建模,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通过采集得到的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电流i1a,i1b,i1c、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i2a,i2b,i2c、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电压vCfa,vCfd,vCfc、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电压ea,eb,ec、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输出电压vinva,vinvb,vinvc、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电容电压uCdcg

对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电流i1a,i1b,i1c进行单同步旋转坐标变换得到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1d,i1q,对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i2a,i2b,i2c进行单同步旋转坐标变换得到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2d,i2q,对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电压vCfa,vCfd,vCfc进行单同步旋转坐标变换得到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电压dq分量vCfd,vCfq,对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电压ea,eb,ec进行单同步旋转坐标变换得到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电压dq分量ed,eq,对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输出电压vinva,vinvb,vinvc进行单同步旋转坐标变换得到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输出电压dq分量vinvd,vinvq

步骤3.2,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主电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为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输出电压dq分量vinvd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输出电压dq分量vinvq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1d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桥臂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1q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电压dq分量vCfd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三相滤波电容电压dq分量vCfq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2d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2q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电压dq分量ed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三相交流电网电压dq分量eq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w为直流模拟电网角频率;

步骤3.3,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d轴电压外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为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给定电压udcgref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电容电压udcg稳态工作点的小信号分量,为直流模拟电网电流指令,Kpug为直流模拟电网电压外环比例系数,Kiup为直流模拟电网电压外环积分系数;

步骤3.4,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d轴电流内环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式中:Kpig为直流模拟电网电流内环比例系数,Kiig为直流模拟电网电流内环积分系数,为直流模拟电网d轴闭环占空比控制信号;

步骤3.5,建立直流微网直流模拟电网d轴闭环阻抗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

Zdcgd为直流模拟电网闭环阻抗,Upccd为直流模拟电网并网点电压d轴分量,Udcg为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稳态工作点电压,Idcg为直流模拟电网直流侧稳态工作点电流,I2d为直流模拟电网网侧三相电感电流dq分量i2d稳态工作点的直流分量;

Gigd为直流模拟电网电流环传递函数,Ginvd为直流模拟电网逆变器传递函数,Gugd为直流模拟电网电压环传递函数,其表达式分别如下:

Ginvd=1

步骤4,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中建立的闭环阻抗模型的组合即光储直流微网的闭环阻抗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46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