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7077.2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0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明;陈迈持;林青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34 | 分类号: | B67D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83 | 代理人: | 邹圣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卸错油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和方法,包括防控装置主体,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两侧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防控装置主体内部分隔为控制区和注液区,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控制区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弹性连接有定容仓,所述定容仓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控制区内部,且所述定容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板,该装置通过对输入油液的大体量采样并通过密度驱动控制阀开闭实现在卸油时若油品不对则难以加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管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加油站的油品分别存贮在不同的地罐中,各种油品的卸油口都集中在一个固定卸油箱内,卸油时需要使油罐车内油品与地罐中油品一致,加油站接卸油品时,因管线驳接错误造成的混油是加油站油品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混油事故的发生,业界想了很多办法,较常见的是将汽、柴油的卸油口分别用阴、阳端快速接头加以区分,对接卸汽、柴油使用不同接口的软管,但由于该软管与油槽车连接端的接口属各仓通用,且油罐车各仓所装载品种并不固定,仍存在误接的可能,或者通过抽样通过量筒测量密度方式进行判断,但量筒采样量较小,且油液密度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不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2687940U提供一种加油站接卸油品防混自控装置,在卸油管道靠近卸油口位置加装防爆电动阀门,并在阀前管道内加装能感测汽油与柴油的密度传感器,防爆电动阀处于常闭状态,当所接卸油品进入阀前管道时,密度传感器开始对所接浸油品进行感测,当感测结果符合预设品种条件时,密度传感器向电动阀发出开阀指令,阀门打开,卸油开始;当感测结果不符合预设品种条件时,密度传感器不发出开阀指令,阀门继续关闭,卸混油受阻,因此,本防混自控装置仅允许品种驳接无误的油品卸入地罐,可及时补救和纠正操作人员在驳接管线时的差错,实现油品接卸防混油的自动控制,同时还能够防止油罐车中的游离水进入地罐,实现油品接卸时防混水的自动控制,摆脱控制防混风险对操作人员的依赖,实现油品接卸防混的自动化控制和本质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密度传感器的研发,其特征在于:在现有连杆浮球液位开关技术的基础上,将一组连杆浮球开关按需要分别设定为常开或常闭型,并将这些开关按所需方式和顺序电连接起来,再将这些浮球的密度分别依据汽油、柴油和水的密度区间值设定为相应的特征值,这些不同密度特征值浮球开关的组合,在接浸到不同密度的介质时会输出相应的开关量信号,决定蝶阀的启闭。
该发明通过浮球开关在液体中开合角度不同对电磁阀进行控制,但是在使用时,管路内直径较小相对采用量较低,且由于环境因素或者油液长期放置导致油液内密度波动较大,管内采样准确度较低,且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必然存在部分电路结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和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防控装置采样量较小,采用数据容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卸错油的防控装置,包括防控装置主体,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两侧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防控装置主体内部分隔为控制区和注液区,所述防控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控制区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弹性连接有油液测量用的定容仓,所述定容仓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控制区内部,且所述定容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输液管的控制阀板,所述控制阀板贯穿连接在输液管的中部,所述控制阀板开设有与输液管相适配的过流孔,所述定容仓的上端面设有闭合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乙腈废液中甲苯的方法
- 下一篇:电子设备和音频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