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引雷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6342.5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牛宗涛;温福新;赵丰;梁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3D80/30 | 分类号: | F03D80/30;F03D80/80;H02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穆丽红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机组 激光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引雷控制系统,包括雷电信号接收回路用于根据雷云和风力发电机组的远近程度生成对应的两个感应电压;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用于在第一感应电压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激光引雷启动回路断开,在第一感应电压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激光引雷启动回路导通;激光引雷发射控制回路用于在第二感应电压小于预设值时与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共同控制激光引雷发射回路断开;在第二感应电压大于等于预设值时与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共同控制激光引雷发射回路导通;激光引雷启动回路用于在导通状态时启动激光引雷启动装置;激光引雷发射回路用于在导通状态时启动激光引雷发射装置。本发明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防护,减少叶片受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引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防护措施主要是在风机叶片上加装圆盘状接闪器,在机舱外部加装避雷针,然后通过风机叶片内部的引下线和避雷针的引下线,引接在风机机舱内的等电位连接处,机舱内的等电位和风机塔筒底部等电位通过引下总线连接,风机塔筒底部的等电位体与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泄流通道。
然而,风机叶片表面虽然安装了一些金属接闪圆盘,但其遭受雷击受损的概率依然较高,主要原因是叶片的材料一般都是非金属的,且长度和表面积均比较大,金属接闪圆盘相对于叶片的面积很小,从风机叶片的结构角度考虑,接闪圆盘的数量不宜过多,当闪电击中风机叶片时,不一定正好击中叶片表面的金属接闪圆盘,从而可能导致叶片受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引雷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引雷控制系统,包括:雷电信号接收回路、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激光引雷发射控制回路、激光引雷启动回路和激光引雷发射回路,其中:
所述雷电信号接收回路,连接至所述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和所述激光引雷发射控制回路,用于根据雷云和风力发电机组的远近程度生成对应的第一感应电压和第二感应电压,所述第二感应电压为所述第一感应电压的分压;
所述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激光引雷启动回路为断开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熄灭状态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点亮状态;在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为点亮状态且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为熄灭状态,并控制所述激光引雷启动回路为导通状态;
所述激光引雷发射控制回路,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激光引雷发射回路为断开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为熄灭状态;在所述第一感应电压大于等于预设值,而所述第二感应电压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为熄灭状态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为点亮状态,并与所述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共同控制所述激光引雷发射回路为断开状态;在所述第二感应电压大于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为点亮状态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为熄灭状态,并与所述激光引雷启动控制回路共同控制所述激光引雷发射回路为导通状态;
所述激光引雷启动回路,至少包括激光引雷启动装置,用于在导通状态时启动所述激光引雷启动装置;
所述激光引雷发射回路,至少包括激光引雷发射装置,用于在导通状态时启动所述激光引雷发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6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