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脱氮机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5307.1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地超;黄志刚;于人杰;李志强;郭明;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左海明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脱氮机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脱氮机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智能脱氮机包括脱氮箱和配电柜,所述配电柜设置在脱氮箱的一侧,所述脱氮箱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箱体,上侧箱体为无菌混合室,下侧箱体为培养室,所述无菌混合室中设有无菌舱和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管道连接无菌舱的罐体进液口,所述无菌舱的罐体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器,底部开有3个出液口,所述培养室中设置有3个培养舱,所述培养舱设置有第二搅拌器,培养舱的罐体侧面底部开有排液口,所述配电柜中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无菌舱和培养舱。本发明公开的智能脱氮机通过无菌舱对3个培养舱进行交替补液,保证每天都有培养舱向污水池里补充菌剂,维持菌群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脱氮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因进水可生化有机物含量低,为了确保出水总氮达标,需要额外、过量补充碳源,维持生物池污泥活性、脱氮菌数量和抗冲击能力。上述现有污水处理技术增加了碳源投入成本,脱氮菌群不受控制,生物池抗冲击能力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脱氮机,采用生物催活、扩繁技术,降低生物活化周期及用量成本,能够持续输出活力菌群,保证污水生物处理池中优势菌群的量,提高脱氮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智能脱氮机包括脱氮箱和配电柜,所述配电柜设置在脱氮箱的一侧,设有自控模块,所述脱氮箱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箱体,上侧箱体为无菌混合室,下侧箱体为培养室,所述无菌混合室中设有无菌舱和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管道连接无菌舱的罐体的进液口,所述无菌舱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罐体的底部开有3个出液口并分别配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培养室中设置有3台培养舱,所述无菌舱底部的3个出液口分别通过软管连接3台培养舱,所述培养舱中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第二液位计、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培养舱的罐体侧面底部开有排液口并配置有第二电磁阀,3台培养舱的第二搅拌器、第二液位计、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温控器分别电性连接配电柜的自控模块,自控模块对3台培养舱独立控制,设置培养舱的注液液位下限,当向培养舱中注入液体的液位达到设置的注液液位下限时,第二搅拌器、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温控器自动启动,并对第二温控器设置温控范围控制第二电加热器的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无菌舱的罐体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温控器,所述自吸泵、第一搅拌器、第一液位计、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温控器分别电性连接配电柜的自控模块,对无菌舱设置加液液位上限,由自吸泵向无菌舱中注入培养液时,当液位达到设置的加液液位上限,自动停止自吸泵工作,并启动第一搅拌器、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温控器,并对第一温控器设置温控范围控制第一电加热器的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舱的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自控模块,对培养舱的放液过程设置有放液液位下限,当培养舱向外放液过程中的液位达到设置的放液液位下限时,第二搅拌器、第二电加热器、第二温控器和第二电磁阀自动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柜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自吸泵、3第一电磁阀和3台第二电磁阀的控制按键,显示屏分别实时显示无菌舱和3个培养舱的舱中液位数值和温度数值。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智能脱氮机的应用方法如下:
a、启动无菌舱加液,营养液通过自吸泵加入到智能脱氮机无菌舱中,当无菌舱中液位达到设置的加液液位上限,自动停止自吸泵工作,并启动第一搅拌器、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温控器,并对培养液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b、高温灭菌完毕后,调控第一温控器的控制温度至30℃左右,无菌舱中温度下降到30℃时,再次启动自吸泵将定量的脱氮菌液输送至智能脱氮机的无菌舱,在无菌舱内进行高液位混合;将3台培养舱依次编号为1号培养舱、2号培养舱和3号培养舱,无菌舱中的菌液混合完毕后,先向1号培养舱中转移菌液,打开连接1号培养舱的出液口的第一电磁阀,将菌液转移至1号培养舱,在1号培养舱内的液位达到注液液位下限时自动开启第二搅拌器、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温控器,第二温控器的温度控制设定在30℃,菌液转移完毕后关闭无菌舱,菌液在1号培养舱中扩培7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